跟大姐学蒸灯
正月十五家家户户蒸面灯是家乡民间传统的习俗,流传已久。以前在老家我都是坐享其成,到合肥后自己没有时间也不会做面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家乡的怀念越发强烈,我迫切想学习并传承家乡传统节日里特有的饮食和文化。
大姐退休后到合肥和孩子一起生活,前天大姐说快到十五了,要做些面灯,我一听来了兴趣,想拜大姐为师做面灯。我们相约第二天下午开工,因为要准备原材料,尤其是制作面灯需要的豆面。
第二天下午我如约来到大姐家,大姐已经和好了面,一切准备就绪。揉面、切段,我感觉大姐和的面比较软,记忆中妈妈准备的灯面是非常硬的,妈妈说面硬做出来的灯好看。大姐说,她是用发面做灯的,这样蒸熟的灯吃起来比较柔软,容易消化。我一听有道理,学着大姐的一招一式做了起来,虽然没有大姐做得漂亮,但总算做成了一盏盏小面灯,心里美美的,很有成就感。接着大姐做了两条龙:钱龙和仓龙。做龙的程序复杂了许多,只见大姐擀了一个面皮,做龙座,又团了一些圆圆的小面团充当龙蛋放在面皮的周边,表达兴旺美好的寓意;接下来做龙身,把面揉成长条,再把它盘在一起放在龙座上,中间放一盏小小的面灯,用剪刀在龙身左右剪出龙鳞甲,又找了两根短粉丝做龙须,用红豆做龙眼,一只像模像样的龙灯就做成了。
二十分钟后,厨房的蒸锅里飘出浓浓的豆面香。打开蒸笼,面灯的形状已非当初模样,因为是发面做的,细长的龙身变得白白胖胖,十分富态。姐俩不禁相视大笑起来,看来大姐改良的蒸灯技术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可发面吃起来口感特别好,豆香柔软,是那种久违的味道。
听说现在即使在老家,做面灯的人也不多了,更不要说身在他乡的人了。从前一家人围坐在妈妈身边做面灯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手巧的妈妈会根据家人的属相用面捏出相应的鼠灯、牛灯、兔灯、猴灯、鸡灯、猪灯等,个个惟妙惟肖。除此之外,妈妈还要做三条龙灯,它们分别是钱龙、水龙和仓龙,希望新的一年生活殷实,有钱、有水、有存粮。三条龙要到二月二那天才能吃,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正月十五的晚上,妈妈找出带有家人属相的灯,在中间灯窝处倒上麻油,再插上一根火柴杆,并在火柴杆上绕上灯芯。点亮面灯,我们七兄妹各自端着自己的“属相”,跟着父母屋前屋后转一圈,寓意是驱虫害,照亮家,期待一年的日子红红火火。我们端着灯,香喷喷的麻油馋得我们会边走边掰面灯的边缘,偷偷蘸着灯窝里的油吃,等转一圈后,灯边都已经吃光了,那是童年幸福的回忆,令人回味无穷。
我跟大姐学蒸灯,虽然没有妈妈做灯的品种多而精致,但已经算是略知一二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以后每到正月十五我也要坚持做面灯,让更多的人了解俺们家乡这独具特色的面灯文化。
新闻推荐
3月1日上午,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举行“畅想春天、遇见美丽”2018年春季开学典礼暨2017年度“感动校园十大美丽人物”颁奖仪式。活动伊始,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分别发言,表达自己新学期的美好愿望,携手共勉...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