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把乘客送达才是最骄傲的事 春节期间,3000多名轨道 交通员工坚守岗位

江淮晨报 2018-02-22 01:03 大字

[摘要]春节期间,3000多名轨道 交通员工坚守岗位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回家过年,也是每个在外打拼的异乡人最大的渴望。不过,为了保障合肥轨道交通1、2号线的正常运营,给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今年春节期间,合肥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就有3000多名员工“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工作岗位。

车辆调度员:田宇辰

春节假期,当大多数人都在和家人团聚的时候,位于九联圩车辆段内的合肥轨道交通调度大厅中,各个岗位的调度员频繁地交换着信息。行车调度员田宇辰全神贯注地盯着行车调度监控屏幕,屏幕上彩光闪烁,显示着地铁列车运行图等各类数据、图像。

每年春运,都是轨道交通运营最为繁忙的时间。“春节假期乘客少了一些,但安全意识一刻也不能疏忽,越是特殊时期越要提高警惕。”田宇辰介绍,行车调度员的工作职责是按照行车计划指挥列车,时刻监控列车运行状态,遇到紧急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列车安全顺利运行。

算上今年春节,因为岗位的需要,田宇辰已经两年没有回陕西西安老家过年了。在田宇辰看来,虽然自己很想念家乡和父母,但安全地把每一位乘客送达目的地与家人团圆,这才是“最骄傲”的事。春节假期收官,对于他和同事来说,未来几天可能会迎来返程高峰,那会是更大的挑战。

电工班巡检工:张全全

张全全是供电中心1号线变配电工班的一名普通巡检工。自2015年进入轨道公司以来,他已经工作近3个年头了。3年来,每年春节,他都主动请缨选择留岗坚守。2017年初,轨道交通1号线刚刚开通运营不久,前期工作比较紧张,工班人手比较少。为了顺利完成春运保障任务,他选择留下来坚守在岗。

今年春节,领导考虑到他家在外地,加上去年也没有回家过年,便让他与一名本地同事调个班回家过年,但是他婉言谢绝了。“工班有两个同事春节期间要结婚,班组现在检修任务那么重,人手紧张啊。”

作为合肥轨道交通第一批入职的“老员工”,又是工班的技术骨干,张全全表示,地铁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无怨无悔地做好。其实还有好多和自己一样的一线工人,在万家团圆的时刻,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

自动化检修员:许轲坚守就是保证设备有序运行

许轲是自动化的一名检修工,身材不高,戴着眼镜,留着一头很精神的短发,和人说话总是笑眯眯的。他上次回家过年,已经是前年的事了。今年本来可以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但考虑到其他同事大多是刚毕业的年轻人,离家又远,许轲和他们调个了班。

“他们都是刚毕业的,离家又远,我能帮就帮他们一下。”许轲说。对于一名自动化检修员来说,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巡检,在巡检的过程中排查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春节期间,他不仅不能放松警惕,还要加倍提升自己的注意力,保证设备的有序运行。

夜班车辆检修工:王林

春节期间,市民走亲访友,不少人会选择地铁出行。为此,合肥轨道交通特别在春运期间每日增发上线列车。这也给夜班车辆检修工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多出来的作业量保质保量完成。作为一位丈夫、一名2个月大孩子的父亲,王林迎来了新的挑战——不能回家过年。

谈到自己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王林认为,累和辛苦倒是无所谓的,主要是自己的工作责任特别的重大,所以更要进行严格的标准化作业。“当我的家人、更多的合肥市民坐上安全平稳的轨道交通列车时,我知道,这就是我累与忙的意义。”

站点站务员:钱万梅、罗辑

在2号线蜀山西站,站务人员钱万梅也值守在工作岗位。春节期间客流量比往日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钱万梅仍然在略显“冷清”的车站里来回巡走,帮助每一位求助的乘客,耐心解答乘客的问题。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因为离家远,每到过节,钱万梅的心情就很复杂。

钱万梅是陕西省安康人,按家乡的风俗,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包汤圆,做礼馍,热热闹闹过个年。今年,为了保障轨道交通线网运营,她没有回老家过年,而是和单位的小伙伴们一起过了个“集体年”。远离家乡难免有点失落,但看到乘客能够乘坐轨道交通列车回家,与家人团聚,内心也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把它做好,这是我的责任。”2号线三里街站值班员罗辑说。第一年没有回家过年的时候,罗辑曾经感觉“特别不是滋味”,今年他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他看来,在轨道交通1、2号线,还有很多同事也在岗工作,大家一起坚守,也算是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

晨报首席记者方佳伟

通讯员赵伟嘉

新闻推荐

客运共发送旅客149.72万人次

2月21日,记者从合肥市运管处了解到,春节七天假期,合肥公路客运投入运力3278台,累计发班5.29万班次、加班1771班次、旅游客运包车1400台次,共发送旅客149.72万人次,其中合肥市区汽车客运站共发送2.17万...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