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认识

合肥日报 2018-02-22 01:01 大字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经济工作的关键词,如果用1个字概括,则为“新”,处处洋溢着新思想、新理念、新时代、新观点、新部署、新战略等;如果用2个字概括,则为“改革”,通篇体现改革精神、贯穿改革红线、擘画改革方略;如果用3个字概括,则为“高质量”,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这一重大判断,对于研判宏观形势,遵循经济规律,明确工作重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两大显著特点,其一,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其二,城市群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这两大特点,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态势和主要标志。以此观照和评估,安徽省合肥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挑战严峻。一是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转型压力较大。2017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51.6%,安徽省为41.5%,合肥市为45.3%。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比往往在70%以上。二是省会城市带动力不强,动能转换任重道远。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近年来发展较快,已跻身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但与南京、杭州相比,与其在全省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看到差距和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蕴藏的诸多机遇。强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安徽省及合肥市各级各界尤其是企业家提高对高质量发展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进一步增强行动自觉;有利于安徽省及合肥市企业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标准,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个变革”,实现弯道赶超和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有利于安徽省及合肥市加强与沪苏浙等先发地区的产业合作、体制机制等高对接、人才互联互通等,全面推进一体化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基本内涵

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131”,即:“1条主线”,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3大变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1个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坚持定性定量相统一,静态动态相一致,科学设置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引导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尤为必要和迫切。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七个好”。

——产品品质好。包括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品质。这是高质量发展第一个直观指标和基础指标。产品品质凝聚和体现诸如劳动者、管理者、制度、文化、装备等综合素质和水准。

——结构效益好。包括三次产业结构、各产业内部结构,也包括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生态保护好。生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必须严守生态红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创新能力好。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和创新平台,特别是要抓住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机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植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优势。

——资源配置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让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有效配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大气、矿产、空间等资源。

——治理体系好。建立完善支撑和推动高质量的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等体系,不断提升全社会及市场主体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民生指数好。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指向,动态设置包括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等民生指数。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及战略举措

总体思路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增量扩张,一手抓存量升级。所谓增量,是指战新产业和高新产业;所谓存量,是指优势传统产业和国有企业。对于合肥市而言,重点要做好增量文章。进一步做大做强联宝电子、京东方光电、江淮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以高铁为代表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优势,面向全球和高端产业,创新引资引智方式,吸引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科技落户合肥,构建合肥现代化经济体系。

根据十九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安徽及合肥市实际,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突出以下战略举措:

第一、强化质量意识。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强化全社会全民质量意识。不仅要高度重视每一个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要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始终把发展质量摆在首要位置,作为衡量发展成果的唯一标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浓厚的质量氛围,让高质量发展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自觉和行为准则。

第二、培育创新文化。创新意识不够强,创新氛围不够浓,根源在于创新文化不深厚。深圳之所以始终充满创新活力、持续领跑全国,关键在于深圳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创新文化。要学习借鉴深圳的做法和经验,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创新文化,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第三、突出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支撑。以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为方向,紧紧扭住实体经济这一牛鼻子,突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振兴三个关键领域,加快构建合肥市现代产业体系。尤其要针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吸引世界级研发中心和集团总部入驻。

第四、打好三大战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必须迎难而上、锲而不舍、确保全胜。重点抓好金融生态治理和污染防治,让金融更好地回归本源,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第五、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要学习借鉴浙江开展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发掘和激活改革“基因”,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构建全面开放新高地。

第六、擢揽社会精英。新一轮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让每一个人才、每个层次的人才都能各得其所、激情四射。适应科技革命和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加大制度和政策供给力度,广泛延揽国内外高端人才和精英来皖来肥创新创业。

(作者单位: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新闻推荐

“小吉犬”送祝福

春节来临,瑶海区和平路街道开展送祝福迎新春活动。身穿卡通吉犬服饰的孩子们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结”、红灯笼和剪纸年画送到社区孤寡、空巢、独居老人手中,为他们送去温暖,致以新春的祝...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