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必须“重建生活场景”

安徽商报 2018-02-12 10:34 大字

崔岗周边的道路升级建设、水电网络升级改造都已达到高水准,周边的乡村柏油公路俨然欧洲乡村风格。地中海风格的“音乐小镇”揭开面纱,音乐厅、音乐工作室、唱片博物馆陆续开放。占地8亩的“崔岗艺术中心”已经落成,一个一千多平方米的仓库风格的现代化艺术展览馆正式开放。艺术介入的合肥崔岗村已然成为一个乡村振兴的样本。作为崔岗艺术村的发起人,谢泽认为,乡村振兴的前提就是“重建生活场景”,中国的乡村不可能都搞艺术村,要建立常态化的美好乡村生活。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可缺

“乡村也好城市也好,繁荣的前提是生产关系的建立,一个没有生活的地方就不会有文明的繁荣。”谢泽认为,城市的繁荣得益于生活场景的繁荣,它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新的发生地。当今乡村的衰败首先是乡村生活的衰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衰败。生产力衰败的前提是生产力的“转移”。而乡村繁荣的前提就是“重建生活场景”。

“在振兴乡村的前期,艺术和文化可能是第一批到达者,随之而来的就是常态化生活的落地。”谢泽说,“艺术村的根本是建立常态化的乡村生活。”而生活离不开各种配套设施,乡村的配套设施要和城市一体化。比如道路、加油站、学校、医院、商场等。“小资阶层和艺术家们来了,第三产业中的书店、画廊、餐馆、咖啡馆、酒吧等等就自然来了。”

他认为,“美好乡村建设”和“创建艺术乡村”不能是一个单纯作为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政绩工程的考量指标,它繁荣的前提是:乡村一定要是一个美好的生活居住场所。它必须是一个可以持久安居乐业的安全区域。

保护“新”“旧”村民的利益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通过多种举措,扶持、培养人才。对于如何在农村留人、招人,《意见》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比如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此外,还要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喜欢乡村的是哪些人?这就是城里人和城里的艺术家。因为对大自然、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家成为头一波返乡的城里人。”谢泽表示,人是一切的前提。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然后文化、艺术随之兴旺发达。而那些率先走进乡下的城里人和留在乡村的原住民,这些人的重返和留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他认为,保护他们的利益是乡村建设和繁荣的基础。

在谢泽的愿景里,乡村生活应该像欧洲、北美的一些国家,乡村基础建设与城市一般,却还有一派田园风光,城市中的富裕阶层在艺术家和文化人下乡的引领下也逐渐喜欢搬到乡下来居住,慢慢形成郊区和乡村的中产阶层社区。农业生产方式则更高效,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而非“身份”。小农经济被更加高效的农场经济取代,劳动力富余的农民就可以进城或就地转化为收入更高更有保障的三产就业人员。 记者郑茹

探索者说

乡村也好城市也好,繁荣的前提是生产关系的建立,一个没有生活的地方就不会有文明的繁荣。

———崔岗艺术村发起人谢泽

新闻推荐

“化学春联”需要你“逐步破译”

本报讯(记者胡霈霖)今年春节年初三起,合肥科技馆为大小科技迷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如一副“化学春联”,要看懂需明白每个字母代表的化学元素,需在备注的楼层找到对应的展品,然后逐步破译。游客们...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