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合肥有座赤阑桥
位于桐城路的赤阑桥遗址。
许有为老人正在介绍画作《赤阑桥畔》。
经过桐城南路与环城路交口处的桐城路桥,桥上一电线杆上竖着蓝色的指示牌,上有三个大字“赤阑桥”。很多“老合肥”可能知道这座桥既叫桐城路桥,又叫“赤阑桥”的缘由,但是作为外地人,还是要好好“追究”一番。这座不起眼的小桥,究竟和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南宋才子姜夔的这首《送范仲讷往合肥》,以及《淡黄柳》词序“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梳理姜夔的诗词,发现有20多首诗词与合肥有关。
到底是赤阑桥还是赤栏桥?
在如今的桐城路桥头,有“赤阑桥”石碑,上写“赤阑桥,又称赤栏桥,在宋合肥城南,南宋著名词人姜夔曾在此小住,并留下了不少带有合肥情结的诗词名篇。他在《送范仲讷往合肥》》诗中说,‘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赤阑桥因此成合肥一大名胜,桥体早已不存,但名气留传至今”。
赤阑桥是不是因为姜夔的诗词而得名?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拜访了研究姜夔文化多年的92岁高龄的合肥学院教授许有为。
据许老介绍,关于赤阑桥的名字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这个名字是专名,桥本身就叫“赤阑桥”;另外一种说法,这个桥是红色的栏杆,是通名,所以也称为“赤栏桥”。
到底是赤阑桥还是赤栏桥?许老说,解放后合肥市区道路建设将通过此桥的路命名为桐城路,故将桥更名为桐城路桥,2006年大桥附近进行改造,结合姜夔的诗句,再次将桥更名为更有历史意义的赤阑桥,成了桐城路上的标志性景点。
姜夔诗词中多次提到,他在合肥的家是住在城南的赤阑桥。800多年过去,当年的赤阑桥不复存在,当时这座桥在什么位置呢?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南宋时,淮南已是极边,作为边城重镇的合肥,由于经常遭受兵灾,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许老说,现在的环城路其实就是以前的老城墙,环城公园的水面就是护城河,姜夔所说的城南就是现在的环城南路北(内)侧。经有关人员考证,赤阑桥具体位置确定在今桐城路的月潭庵北侧,45中门口的位置。许老说,在他的记忆里,月潭庵北面不远处有一条河流经过,不过如今河流成了街道,但月潭庵还在原处,其北面一墙之隔就是现在的45中。2002年,合肥市政府在45中(当时是合肥师范附小)门口立了一块“赤栏桥”石碑,并将姜夔的《送范仲讷往合肥》刻于碑上。“桥没有了,又没有办法原地恢复,就把桐城路桥叫为赤阑桥。”许老解释。
南宋词人的合肥情缘
姜夔,号白石道人,为南宋词人,以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成名。“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几句尤其深入人心。南宋名臣、文学家范成大云“白石有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更有人给他“犹诗家之有杜少陵”“词中之圣”之美誉。
这样一个才子,客居合肥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许老又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去。2014年,正在改造中的七桂塘,在广场处制作了一尊雕塑,雕塑是三个人,姜夔和他遇见的一对弹琵琶、抚古筝姐妹。这三个人究竟什么关系,是当时开雕塑研讨会的焦点。“诗句中更多表达的是一种知音难觅的感觉。作为南宋的音乐家,姜夔和这两位女子进行音乐上的交流,更像是知音朋友间的交流。”许老说,那时候合肥作为边城,经常发生战乱,这两位懂得音乐诗词的歌伎可能是从大户人家流落出来的。
姜夔与合肥女子的感情起于何时,史料没有记载。词学家夏承焘专门做了考证,他发现姜夔少年行迹历历可考,惟淳熙三年丙申(1176年)至十三年(1186年)缺略不详,很可能这十年之间来往江淮间,在合肥遇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红颜知己,这是他22岁至32岁的年龄段。1191年正月二十四姜夔离肥他往,不久即返肥,暮春之际又告别情人赴金陵,作自度曲《长亭怨慢》写离别之情。这年秋天,姜夔再回合肥,这次不知是因什么变故,一直没有等到两姐妹的身影,作《摸鱼儿》。有民间流传,经多方打听,得知歌女不愿忍受金兵侮辱,投河自尽。姜夔悲痛万分,以后写下了许多充满情愫的怀念诗词。
姜夔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仕途不顺的他四处流寓,曾涉足过扬州、江淮一带,合肥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不应该忘记。
如何打好姜夔这张文化牌
对于如何打好“姜夔”这张文化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合肥进行大建设时,时任市政协副主席的陈衡及建委领导程华昭等人曾提出在环城公园开发“白石知音”景点的设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之后,一些喜爱姜夔的诗词爱好者在张若平老人牵头下,成立了姜夔文化艺术研究干事会,许老也是成员之一。他们创办了一份内刊《姜夔文学艺术研究》,出版了《姜夔与合肥》书籍。干事会成员、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丈夫王冠亚先生还专门写了五集电视剧本《暗香疏影赤阑桥》。后来,庐阳区在七桂塘竖起了《白石知音》铜像,包河区在芜湖路与桐城路交界处建成了一组《白石知音》浮雕。在许老提议下,新近出版的《合肥通史》对姜夔作了专门介绍。
姜夔文化艺术研究干事会也提出了不少建议,甚至还计划建成一个名为“白石知音”的景点。
建议规划兴建姜夔纪念馆
合肥市庐阳区三孝口街道近日启动了姜夔历史故事的挖掘。邀请合肥市青年漫画家榆木先生参与设计,用民俗漫画的形式讲述姜夔与合肥的故事。
姜夔诗词的众多爱好者表示,姜夔文化是合肥最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合肥有责任把姜夔这张文化品牌打好,建议规划兴建姜夔纪念馆,让更多人了解合肥的历史文化。
许老认为,与南京、西安、杭州、济南等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合肥称不上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可以定义为历史文化古城。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随着时间的变迁,朝代的更替,文化的演变和传承,很多人认为合肥的历史只有短短的2000年左右,其实根据历史记载,合肥古为淮夷地,商朝称虎方,西周称夷虎。周时庐子国建都于此,距今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合肥有三国遗址公园,也有像包拯这样的历史文化名人,“叫历史文化古城恐怕更为贴切吧。”许老笑着建议。晨报记者李文靖/文
李福凯/摄
新闻推荐
合肥市通过夯实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扶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覆盖城乡、规模适度、形式多样的...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