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血小板需要温度还需要“抖”不停才能保存

安徽商报 2018-01-27 10:56 大字

血小板振荡保存,温度显示为22℃

无偿捐献的鲜血储存在哪里?在什么条件下才最安全?有没有对温度的特殊要求? 1月26日,记者在合肥市中心血站的血库,看到鲜血除了以全血储存,还被分离为红细胞类、血浆类、血小板类等进行保存,而且不同的类型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血液的污染、无效,直至无法使用。

血液采集后分离保存

市民捐献的血液保存在血袋中,在合肥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通过血液成分分离机器,全程密闭地将其分离为红细胞类、血浆类、血小板类等进行保存,并有针对性地应用到临床上有需求的病人。“跟人们想象的不一样,并不是采集时是什么样,输到人体内就是什么样。”合肥市中心血站供血服务科副主任刘维娜说。

例如,严重贫血的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红细胞;大面积烧伤病人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更适合输入血浆;而白血病患者或再生障碍性血液病患者则需要输入血小板,以增加血液凝固的能力,促使止血。刘维娜说,“如果全部使用全血,不仅浪费血液,而且也不适合所有的疾病。”

存储温度各有不同

血库里的一排冰柜里存放着红细胞类血液制品,显示温度为3.9℃。“红细胞类的最佳储存温度是2℃~8℃,保存期35天。”刘维娜说,全血也是同样的保存温度,如果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则会对红细胞成分造成影响,甚至不能使用。当高于最高温度时,达不到血液成分的活性和有效性,葡萄糖无氧酵解加快,甚至红细胞被破坏,而且血液中的细菌也会加速繁殖;低于最低温度时,红细胞可能溶解破裂,输给患者可能造成输血不良反应。

血浆的储存温度在零下20℃以下,保存期长达一年。“由于血浆中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的部分因子体外半衰期较短,容易失活,所以必须低温冷冻保存。”使用前,利用37℃循环水浴进行融化,4小时内尽快输用,而且不可再重新冻存。

保存血小板要不停地“抖”

血小板保存不仅要求温度在20℃~24℃之间,而且必须一刻不停地振荡保存,以防血小板聚集凝固。刘维娜副主任指着一台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说,20℃~24℃持续振荡保存可维持血小板活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尤其是持续振荡可促进气体在血小板中的交换,防止血小板聚积,避免血小板代谢产物形成高浓度,以及利于血小板从外界环境获取营养。“尽管如此,血小板的保存时间也只有5天。”“所有的冷藏箱、冰柜、保存箱都有温度报警装置,一旦超出设置温度范围,会自动报警;同时,工作人员每天两次记录保存温度,并定期校正温度计。”为了让血液保存处于安全的温度之下,合肥市血库还有备用电源,“一旦市政电源断电,备用电源立即启动。”

同时,在血液及其制品的运输途中,同样也必须维持其最佳温度状态,所以合肥市中心血站还配备了专用血液运输车辆和运输箱,通过严格的冷链控制保证血液的临床使用安全。 记者张永通讯员李婧美文/摄

新闻推荐

一季度供求或“爆发式”增长

本报讯(戴泉张永)合肥市近日发布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去年四季度的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数据:全市人才供求总量略高于三季度,总体平稳。其中受季节性影响,农村人员、外埠人员求职比重有所下降。受季节性影...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