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现代立体大交通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合肥日报 2018-01-25 05:13 大字

[摘要]省《政府工作报告》合肥亮点解读(二)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方明杨 记者 张大岗 摄

引江济巢线庐铜铁路交叉河渠工程建设现场王闽 摄

合肥港全貌记者 张大岗 摄

中国邮政工作人员正在分拣跨境包裹  记者 张大岗 摄

合肥综合保税区记者 张大岗 摄 

顾客在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境商品展示体验中心选购海外产品 记者 张大岗 摄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基础设施体系显著改善;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加密延伸……

当前,有着“开明开放 求是创新”基因的合肥,正在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功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建设开放平台、畅通开放通道、创新开放模式,将开放融入发展血脉,开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关键词:立体“大交通”

摘要:基础设施体系显著改善。引江济淮工程全面开工,高铁网络不断加密,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新桥国际机场、京福高铁(安徽段)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726公里增加到1430公里。

解读:

过去五年,合肥发力基础设施建设,奋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城市承载辐射力有效提升。

2017年10月至11月,引江济淮工程江水北送段和引江济巢线先后正式开工,标志着引江济淮这一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引江济淮工程作为继南水北调工程之后最大的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是长江经济带、合肥都市圈、中原经济区三大战略区发展的重要支撑。结合航道建设,引江济淮工程将结束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水运不畅的历史,构建淮河水系第二条通江入海通道,并与正在建设的沙颍河、合裕线、芜申运河航道联通,共同形成一条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国第二条长度超过千公里的南北水运优质航道。

合肥水运建设迎来发展“黄金期”,铁路大动脉也不断延伸。合宁、合武、合蚌、合福……“米”字型高铁的形成,大大缩短了合肥与其他地区的时空距离,拓展了合肥发展空间。2017年12月,中国铁路总公司、省政府正式批复合肥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方案,合肥铁路枢纽被定位为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到2030年,合肥铁路枢纽将形成衔接南京、杭州、福州、九江、武汉、西安、阜阳、蚌埠、新沂等9个方向,商合杭、合福、合安、合蚌、合新高铁、合宁(新建)、合六、合巢马城际、合宁、合武、宁西、淮南、合九等13条线路引入的大型放射状枢纽。

空中之桥的架构让合肥不断融入全球。2017年12月28日,新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900万人次大关,作为安徽通往世界的重要经济通道,已连接起北京、上海、广州、名古屋、首尔、曼谷等56个国内外城市的77条航线,今年将迈入“千万俱乐部”行列,合肥通往世界的通道更加宽阔、便捷。

立体交通体系的建设,离不开轨道交通的助力。2016年12月26日,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合肥步入“地铁时代”,一年后,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行,合肥轨道交通“换乘”时代来临,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如今,轨道交通3、4、5号线和1号线三期在快速建设中,未来,合肥轨道交通“十字”架构将迈向“网状”结构,作为综合性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条条“地下铁龙”正在由“规划图”渐渐变成“实景图”,奏响新时代合肥城市建设发展的强劲乐章。

关键词:“引进来”“走出去”

摘要: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实施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全面开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日益凸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

解读:

城市的开放度越高知名度也就越高,对外吸引力就越强。随着合肥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开明开放”城市发展理念的引领,越来越多的外商纷至沓来。据市工商局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底,合肥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2093户,投资总额171.37亿美元。有43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肥投资。

在引进来的同时, 合肥市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和产业基础优势,实施外向发展战略。高效整合多种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助推企业开拓全球市场,产品和产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中铁四局是合肥市进军海外市场军团中的一支“劲旅”。2017年该公司继续巩固了安哥拉、委内瑞拉、埃塞俄比亚等传统市场,又新签了埃塞俄比亚克林图工业园项目,合同额2.5亿美元。发展势头强劲的企业还有安徽省外经建设集团,该公司去年新签的刚果(金)国家一号公路项目,合同额达12.3亿美元,占全市总数的47%,成为全省新签合同额最大的项目。近年来,在合肥市深入实施外向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全市“走出去”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市外经资质企业达68户,累计签订合同额17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55亿美元;外派出国劳务人员9万人,年末在外人数6594人;全市累计对外投资企业达314家,对外投资总额达61亿美元。

“走出去”规模“扩容”的同时,“走出去”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合肥市“走出去”企业已由单方投资向境外融资、股权收购、投资并购、技术收购等多种形式转变,在境外设立经济特区、开发矿产类资源也从无到有,外资、外贸、外经、外包业务全面拓展。

此外,合肥市“走出去”市场获得逐步延伸。在已“走出去”的国家和地区中,合肥市制造业、商贸类企业延伸到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中东,涉及德国、俄罗斯、法国、美国、巴西、新加坡、泰国、以色列、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外经承包类企业除集中在非洲等传统市场外,还逐步向东盟地区扩展。

关键词: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

摘要: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加密延伸,设立综合保税区3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4家、进境制定口岸11家。

解读: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合肥也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为区域商品贸易开辟了一条对外的全新物流通道。据统计,2017年,“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保持稳定运行,共计发运70列,货值43.08亿元。

“合新欧”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逐年提升,已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品牌。从2014年开通中亚班列,到2015年开通中欧班列,再到2016年开通中欧回程班列,“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了“三年三大步”的跨越式发展。货源品种也从最初以笔记本电脑、汽车、机械、轻纺等传统产品为主,到现在涵盖太阳能光伏、液晶显示屏、智能机器人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附加值也越来越高。

这条“钢铁驼队”进出货量持续居全国前列,计划今年加密运行,这将一步步助力合肥打造长三角区域货运和商品集散中心,积极融入全球开放体系,着力提升竞争合作水平。

陆上有快速通道,水上能通江达海。在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综合码头,集装箱和件杂货运输每天不停歇,越来越多的“合肥制造”产品经水运通江达海,奔向国内和国际市场,2017年,合肥港集装箱的吞吐量就突破24万标箱。

近年来,全市水路交通工作围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紧抓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契机,坚持规划引领先行,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编织高等级航道网,着力打造“江淮航运中心”。在铁路和航空之外,水运正成为参与区域竞争的第三条重要赛道。如今,通过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综合码头,千吨级的货轮已可畅行无阻,通长江、抵大海,驶往世界上能通达的任一角落。

不仅仅在“线下”发展,“合肥造”还搭上了跨境电商的网络高速路。截至目前,作为全国首个白色家电跨境离岸集采中心,合肥已经成功对接波兰、加拿大、巴林等国家的外贸订单。据了解,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已经启动“单一窗口”平台建设,建立集政府、关、检、汇、税、邮、电商企业、物流企业、支付企业于一体的全市综合服务平台,在13个综试区中率先实现新建平台与海关总署进口统一版的对接,并实现跨境直购进口、保税进口和出口B2C试单。如今,100多家跨境电商及上下游企业在这里集聚,形成了以跨境电商等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聚区。随着首个国际邮件互换局投入运营,安徽省邮政分公司和速递物流分公司的国际进出口业务已经全面开办,实现了合肥对美国、日本、法国、韩国、英国、俄罗斯等10个主要跨境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邮件总包直封,达到日均3.5万件的水平,最高峰达到6.3万件,全年进出口包裹近1000万件,涉及进出口额约2亿美元。

作为全省首个综合保税区,合肥综合保税区厚积薄发,正释放无限潜能,进出口贸易值、进出口货运量和完成税收等呈现“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去年1~11月份,合肥综保区进出口贸易值累计达6.99亿美元,同比增长1978.05%;进出口货运量为28879.78吨,同比增长约619.4%;完成税收3.77亿元,同比增长444.87%;受理报关单26341份,同比增长181.69%。

备受市民关注的合肥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即将于今年初完工,同步投用的还有二期仓库项目。这意味着,合肥综合保税区不仅能为企业开拓更大空间,还能方便市民来此购买物美价廉的进口食品和日用品。2018年,合肥综合保税区将立足优势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放眼全球、招大引强,打造生产制造业基地。

无论是内陆、海运,还是跨境电商,今天的合肥都具备了对外开放的“高速”通道。去年以来,合肥市“四港三区一中心”八大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提速,集水陆空铁及跨境电商为一体的立体化对外开放承载体系持续优化。

关键词:外贸进出口

摘要:推进外贸优进优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6.2%提高到24.7%。

解读:

“八大平台”提档升级,正集聚对外开放新动能。

在“八大平台”的支撑下,合肥市外贸进出口依旧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去年合肥外向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据合肥海关统计,去年合肥市进出口总值168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9%,首次突破1500亿元大关。

全市外贸总量攀升离不开大企业的拉动。截至去年底,合肥市已拥有进出口值超百亿元企业2家,超50亿元企业6家。在全省外贸20强企业中占有12家。在企业的发展带动下,合肥市外贸进出口实现争先进位。合肥海关数据显示, 2017年,合肥外贸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全省22.7个、13.2个百分点,外贸值占全省46.5%,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在众多外贸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成主力军。去年合肥市机电产品出口679亿元,增长20.9%。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95.1亿元,增长26.2%,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0.6个、15.2个百分点。进口方面,去年机电产品进口427.7亿元,增长1.1倍,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4.5个、23.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口342.4亿元,增长1.3倍,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7个、22.3个百分点。

随着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带动全市空运外贸发展迅猛。去年,合肥市空运外贸进出口432.5亿元,增长64.1%,占全市外贸值25.6%,比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9个、9.5个百分点。 

·刘敏捷 本报记者 苏晓琼 方娟·

新闻推荐

奋斗的青春是边上学边创业从兼职到做老板他的8家健身房覆盖合芜蚌50多所高校

从兼职到做老板他的8家健身房覆盖合芜蚌50多所高校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