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能否动员社会力量建设“四点半学校”?

合肥晚报 2018-01-18 02:50 大字

[摘要]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围绕“教育”建言献策

全面推广“四点半活动”,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规范性指导意见,在全市中小学校内推进,并且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校设校医,保障孩子安全健康;就近编排中考考点,优化分区方案,将原大区进一步缩小,减少考生应考距离……在今年合肥市的“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围绕“教育”二字,纷纷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忽伟平: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四点半学校”建设

“四点半学校”主要服务对象是小学生,希望能够解决孩子放学后、家长下班前无人托管的问题。

市人大代表忽伟平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全面推广“四点半活动”,出台规范性指导意见,借鉴先发城市经验,在全市中小学校内推进。并出台校内和校外针对不同年龄段需求的“四点半学校”课程、师资管理的指导意见,建立相关的数据库。课程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文明礼仪、劳动教育、科学实验、自然探索、文化艺术、公共安全、综合实践、体育活动、学前教育等,师资主要包括符合授课条件的教师、专家、社会人士、校外指导员和志愿者等。

同时,由文教部门牵头,在公共服务场馆增设“四点半学校”的专门服务区域和功能。比如,在全市公共图书馆和区文化馆,筛选条件成熟的场馆,增设“四点半学校”的专门服务区域和功能。

制订相关的监管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区财政安排专门经费,明确经费安排,统一标识,统一规范人员、活动、安全、服务、考评、奖励等管理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员工+社工+义工的“三位一体”的模式进行运作。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共建,比如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书吧等,针对所在社区居民或单位职工的需求,提供灵活多样的公益性托管服务、素质课程、心理辅导、实践活动等,从而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忽伟平建议民政局等部门加大对社会组织开展校外艺术、体育公益课程和活动的采购力度,从校外四点半公益课程开始推动,今后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市人大代表朱莉萍:

希望中小学校设校医,保障孩子安全健康

中小学校学生众多,年龄小,自我预防意识弱,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如果在学校里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为孩子们提供公共卫生保障、意外救援、心理咨询等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学校师生的卫生安全。

在今年的“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朱莉萍建议,合肥市在中小学校配备专业医务人员,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目前知晓的,除北京及江浙沪等发达地区学校配备有校医外,安徽省只有淮北市市直学校及相山区区直属学校大都有校医及心理医生。”

朱莉萍认为,学校建立医务室,有了专业医生在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学校师生卫生安全,及时专业地处理学校一些突发情况,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配备专业校医,可以提供公共卫生保障,对于传染性疾病,校医可以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和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定期对教室、公共场所等地方进行消毒灭菌。”

并且,对学校组织的如春游、运动会、应急疏散演练等集体活动,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对学生提供营养膳食和合理作息安排时间提出建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此外,校医还可以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健康宣传和培训,让孩子们掌握必备的健康教育常识。

“建议把学校医务室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增设校医编制,公开招考专业校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设中小学校医务室。”朱莉萍说道。

市政协委员石银生:

就近编排中考考点让考生少跑路

赶考不易,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市政协委员石银生建议,在考点编排上,可以进一步优化分区方案,将原大区进一步缩小,进一步减少考生应考距离。 

目前,合肥在中考过程中已经采取了按大区划分考场的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包河区和滨湖新区为同一个大区,瑶海区与高新区为同一个大区。这样有很多考生会随机分配在离家很远的考场。 

“一些宾馆会在中高考期间对订房附加很多条件,如提高价格、对预定时间作出硬性规定以及附加订餐要求等,加重考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对此,石银生建议,中考进一步优化分区方案,将原大区进一步缩小。同时,加快标准化考点建设,使得市内各方位都有符合设置考点的场所,保证考生的公平公正。

“由于合肥七中、合肥十中离市区较远,附近没有相应的住所条件,且目前尚没有较好的公共交通方式抵达,建议不要在这两所学校设立中考考点。”石银生如是建议。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黎静

新闻推荐

银行职员以高息为饵骗取23人1000多万

星报讯利用自己在银行工作的身份,王某某编造所在单位内部职工可以高息存款、高息购买银行股份等虚假理由,通过伪造“银行现金缴款书”等向被害人孙某某等23人骗取借款,造成受害人损失1139万余元。1...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