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少年请长假训练记忆力 专家:不可当成终生事业追求

新安晚报 2017-12-18 09:13 大字

讯近日,11岁的合肥少年张洋华在深圳举行的第26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上,获得一等奖,并打破比赛中一项儿童组世界纪录,获得“国际记忆大师"证书。在家人为张洋华欣喜的同时,教育专家也给出一些提醒:孩子在小学阶段可以把记忆力开发当成一种基本思维能力的训练,但切勿沉迷于此,不可将其当成终生追求的事业。

【记者探访】

11岁娃现场表演“绝技"

12月 14日,记者来到张洋华的家里。张洋华从深圳比赛回来有几天了,眼下正在家里休整、补课、补作业,周一要到校上课。父亲张浩向记者展示了儿子不久前拿到手的获奖证书和“国际记忆大师"证书。

张洋华在2分钟内记住一副扑克牌顺序。

张洋华在2分钟内记住一副扑克牌顺序。

采访中,张洋华给记者演示了他的“绝技"。张浩拿出一副全新的扑克牌,现场拆封,然后洗牌打乱交给张洋华。张洋华把扑克牌拿在手里,打开桌上计时器。只见张洋华一张一张搓动扑克牌,眉头紧皱。把扑克牌看过一遍后,他放下扑克牌,紧闭双眼,嘴里念念有词。然后,他睁开眼说,好了。此时,计时器显示不到两分钟。

父亲张浩重新递给儿子一副扑克牌。张洋华把这副扑克牌一字排开摊在桌上,然后开始调整它们的顺序。过了一会儿,他说行了。记者把两副扑克牌放在一起比对,发现顺序一个不差。在张浩提供的一本《第 26届世界脑力锦标赛训练手册》上,记者看到,要获得张洋华手中的“国际记忆大师"证书,除了 2分钟内记住一副扑克牌顺序外,还要在 1 小时内记住 1000 个随机数字,1 小时内记住最少 10副扑克牌顺序。

【家人讲述】

为比赛请两个月假训练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第 26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全球总决赛于 12月 5 日在深圳拉开帷幕。321 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忆高手在此一决高下,其中我国内地有 235 名选手参赛。

张浩告诉记者,张洋华从小就展示出了在记忆方面的天赋。“他在幼儿园时,我就发现他的图像记忆能力特别强。"后来,张浩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培养孩子。2015 年,张洋华参加了一个记忆培训班,陆陆续续参加了很多比赛。

为了参加第 26 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张浩让张洋华 10月开始从学校请假,准备比赛。在这次大赛上,张洋华获得了“国际记忆大师"证书,并在比赛中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这个成绩让张浩很满意。

当记者询问张浩,孩子为比赛落下两个月的课,是否值得?张浩称,孩子记忆能力超常,学习能力强,很快就能补上落下的课程。

昨天,记者联系上张洋华的班主任武玲老师。据她介绍,张洋华的记忆力超常,在这方面的训练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10月份更是请了两个月假训练,对课业学习有所耽误。不过,武老师觉得,孩子记忆力超强对学习能力应该有帮助。

【专家提醒】

不可当作终生事业追求

记者发现,这种记忆的内容全是随机的毫无关联的数字或图像。那么,这种为了记忆而记忆的训练,对孩子未来成长有没有价值?

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合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王芙蓉。在了解了张洋华一些情况后,王芙蓉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进行一些类似的认知边缘能力开发。磨刀不误砍柴工,孩子这个阶段还是在磨刀阶段。

那么,记忆 1000个毫无逻辑关联的数字有何作用?王芙蓉称,参加这种记忆训练的孩子会在思考中形成逻辑,没有逻辑是记不住的。对于 6 到 11 岁的孩子,作业不多,课业负担不重,扩张一下边缘认知能力、做这种思维训练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不过,王芙蓉也提醒到,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人类记忆能力将日渐边缘化。孩子在小学阶段,可以把记忆力开发当成一种基本思维能力的训练,以进一步激发逻辑思考能力,但千万不可沉迷于此,将此当做终生追求的事业。

记者 赵明玉 摄影报道

□编后 投入之余别忘多些理性

为了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11岁的张洋华从学校请两个月假进行训练。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获得了“国际记忆大师"证书,并在比赛中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这个成绩让父亲张浩很满意。看完新闻不难发现,为了训练记忆力,张浩和张洋华在此之前已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这种付出值得与否,父子俩最有发言权。不过,教育专家最后的提醒,更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江郎才尽"的故事犹在耳畔。小洋华训练记忆力的努力值得肯定,也令人钦佩,但别忘了多些理性,不可沉迷于此。希望他能正确看待训练带来的成绩,合理安排课业学习,让记忆力训练发挥应有的效果,在成长路上增添一抹光辉。

新闻推荐

家用电器工业设计大赛 结果揭晓

本报讯日前,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合肥市经信委、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5届“帝度杯”国际家用电器工业设计大赛决赛结果揭晓。本届大赛以“多样性设计”为主题,于4月正式启动,共收到世...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