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医生“患者”:排队排到腰都疼患者“医生”:一上午没喝口水合肥一街道组织市民与医生角色互换体验呼吁双方多一些理解

安徽商报 2017-12-15 16:41 大字

[摘要]合肥一街道组织市民与医生角色互换体验呼吁双方多一些理解

医患互换体验,市民在安医附院导医台与护士一起服务看病的患者

“在诊室里,患者全挤进来,劝都劝不走,到处都是人,而且一上午没喝水,好烦躁。”昨日,市民钟友珍当了半天医生。当然不会问诊开药,仅仅是陪同医生上班,她告诉记者:半天下来着急又烦躁。而体验“患者”经历的医生翟霜则表示:排队站到腰疼。当日上午,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梅山路社区组织5名居民来到安医一附院参与医患互换体验,参与体验的医生翟霜则是来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日休息的全科医生。

患者太多太乱,又闷又躁

上午,来自梅山路社区的5名“患者”,前往安医一附院消化内科诊室当半天的“医生”,体验者包括个体户、退休党员、城市管理工作人员、公司文员等。

8:30,5名市民换上医护人员的服装,分别体验门诊、病房、导医台、护士台等医护岗位,体验内容包括挂号、候诊、交费、取药等整个流程。

钟友珍来到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熙的诊室,“旁观”陈熙的工作,10时许,她走出诊室,一脸疲惫,“太烦躁太累了。”她说。“我进去时,陈熙医生已经在工作了,桌上没有水杯,到10点,我没见她喝一口水,一直在不停地说话。”患者病情不一,就诊时间各不相同,90分钟时间里,陈熙看诊了10多名患者,“一分钟没有休息。”让钟友珍印象深的是,一名产后10天的患者,腹部还有伤疤,在其他医院诊断可能患胰腺炎,“产妇状态不好,伤口没恢复好,比较狰狞,医生看得很认真,态度很好,一直叫她不要紧张,提醒她到几楼检查。”让钟友珍感动的是,陈熙告诉产妇,做完检查来找她,她会一直在诊室等。“说实话,我现在有点理解有时医生说话冲,因为人太多,太烦躁了。”钟友珍介绍,很多患者挤在诊室外,吵吵闹闹的,还有人挤进来,“人多,很闷,劝不走,医生也没空劝。但是对于很多患者,医生态度很好,交代都很仔细。”

排队站到腰疼,却没号了

就在5名市民体验“医生”角色时,三里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翟霜也一早来到医院,体验患者的就诊经历。“社区有很多老人,不会上网挂号,都是到医院排队,所以这次我也是体验排队。”

翟霜从事医生工作已经有7年了,第一回以患者角色来到医院,看到长长的排队队伍,很是有压力,她准备挂心血管科的一名知名专家号,挂号费50元,从8点半排队,一直到10点,开始还能站着,后来她就蹲一会再站一会,等排到她时,那位专家的号早没了。“站到腰疼,患者看病太累了!”

就在翟霜排队时,她前面一位老人家也是挂这名专家号,同样没有号了,她提醒老人家:“这名专家每周三上午到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你可以来。”“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翟霜告诉记者,新医改后,大医院和基层医院都结成了医联体,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都有专家去坐诊,挂号费一律20元,“关键社区患者少,半天最多也就10多名患者,就医体验非常好。”她建议患者,尽量去基层医院首诊。

还是那句老话,互相理解

“每次去医院都要排很久的队,医护工作人员态度很差,经常对患者爱理不理。”“带孩子到医院,都没地方坐,就医体验比较差。”体验前,几位市民对医院的印象都不是太好。

体验后,看法都改变了,“患者不容易,医生也不容易,天天都是这种工作环境。”韩晓龙是一名城市管理工作人员,当日在导医台体验,他希望医生能对患者更“感同身受”,患者也要对医生多一些理解,“患者太多,医院可以更科学地维持病人候诊时的秩序。”

“很多患者都是非专业的,当身体出现问题,都会比较紧张。”韩晓龙希望医生尽量详细地解答病情,让患者能够对自己的病情有更详细的了解。

听完建议,陈熙表示非常理解。她解释说,医生工作太忙碌,有时确实很难满足患者的所有需求。“我希望患者、家属和医生间多些理解,毕竟我们需要共同应对的是疾病,目的是一样的。”

郭艳孙雨静凌颖汪漪文/摄

新闻推荐

计生协冬日献关爱

随着寒冬的到来,困难家庭牵动着合肥市高新区计生协人的心。目前当地共有49户计生困难家庭,全部纳入高新区“3对1”包保帮扶体系,即由一名计生协工作人员、一名村(居)包保干部、一名家庭签约医生共...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