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世界知道合肥“老蛙”是个好镜头多款“世界首创”让长庚光学打破山寨货质疑

安徽商报 2017-11-18 11:25 大字

[摘要]多款“世界首创”让长庚光学打破山寨货质疑

技术人员正在测试镜头性能11月15日这天,李大勇拿着设计图纸反复和研发团队校对着新产品。对于等待了一年多的摄影发烧友们,每款新品都值得等待。其不仅能拍与众不同的画面,更有着“世界唯一”“中国制造”的标签。“微距系列正在研发5倍倍率的镜头。”此时此刻,距上一款两倍倍率微距镜头的问世已过去三年半;距上一款“爆品”在美国众筹平台上引发的轰动也已一年有余。在微信、QQ等个人社交平台上,以“井底老蛙”自称的他给公司取名长庚光学,给研发的镜头品牌命名老蛙,而“老蛙”也成了他的别名。“希望做中国光学的启明星,做镜头领域的领导者。”

新镜头出来 可拍清蚊子复眼

如果不用体积大、个头长的长焦镜头,一个相机镜头到底能拍清多微小的世界?

“等5倍倍率的镜头研发出来,连蚊子的复眼都可以拍清楚。”关键还很小巧,拍摄者不用扛着“长枪长炮”。

老蛙早在2014年就给了业界一个惊喜,“光圈2.8,焦段60mm的超级微距镜头,比传统微距镜头多放大一倍。”不仅如此,近到两倍倍率、远到无穷远,一个镜头轻松搞定,这是世界唯一,“专业领域这叫世界首创2X超级微距无限远合焦镜头。”

在老蛙的产品库中,6款自主设计研发的镜头都有着令人惊叹的创意点:广角微距移轴、散景人像、超大广角大光圈……不仅带来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首创,也成为老蛙最大的卖点。“摄影爱好者常以拍到别人拍不到的画面为乐,往往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他们。”标新立异也好、剑走偏锋也罢,老蛙说,他们想做的产品就是来自市场的痛点和盲点,“开发特殊的镜头产品,让摄影的范围拓宽、乐趣倍增。”

市场对此也很买单。 2016年,2.8大光圈,122度视野的超广角大光圈镜头下线前,老蛙曾在美国最具人气的众筹平台发起众筹,“预想卖200台,结果没几天就众筹了700多台。”在官网的预售三天内也销售了800多台,如此火爆让老蛙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产能,众筹和预售最终都提前停止。

多款“世界首创” 打破山寨货偏见

和老蛙一同创业的丁红兵,曾经拿着光学设计方案找国内知名镜头生产厂家寻求配套加工,却吃了闭门羹。国内光学产业研发技术和产品的“断档”,让本土品牌放弃原始创新、转而为外资品牌批量代工,老蛙镜头这样产量小、加工难度大的产品,自然不被“待见”。于是,他们只能另起炉灶、攻克镜头生产环节的难题,玻璃打样、机械加工、表面处理全部自己摸索、反复验证,“镜头还属精密仪器,有七八十个金属构件,关键构件的试验可能多达十几个版本,因为中间一点点的误差就可能导致全部失败,一失败几十万就打了水漂。”

即便产品进入市场了,也要经受质疑。“特别刚出产品时,很多人怀疑是山寨货、是拿老镜头改的,因为大家不相信中国制造的镜头能有如此创新和实力。”最终打消质疑的是一款又一款的世界首创,“款款都是世界第一,也没有那么多可以山寨到的。”老蛙坚信,品质和创新是最有话语权的。

他想做光学领域的“匠人”:入行近20年,他设计的镜头获奖无数;爆款背后是追求极致的态度,老蛙镜头的首款产品至今还在不断升级。“现在摄影界都知道有中国制造的镜头了,我们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地参展,展台前总有很多人兴趣浓厚、赞叹不已。”言语间,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抱负,给公司取名“长庚光学”,他们希望在中国光学产业落寞的当下做一颗启明星,“像长庚那样,虽出自黄昏却昭示明天。”

无数井底老蛙 连接起来就是一片天

而今,老蛙的研发速度并不算快、产量也不算高。目前产品库中,六款镜头最新的还是2016年出品,年产量也只有2500~3000台。“目前只是在光学这一小块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我们还要做到极致和完美。”

为此,他们拒绝了所有风投机构的投资意向。“大部分风投是要赚钱、见利的,但我们的一个镜头从研发到问世,周期可能三五年,宁愿走慢也要走稳。”他们判断风投极可能会打乱自己的规划,“杀鸡取卵的事我们不做。”

在他们的计划中,除了持续不断的“世界首创”级的新品外,明年还要相应扩大产能;巩固现有的微距和广角镜头,还要尝试打造电影和工业镜头;在条件成熟时要进军工业机器视觉、医疗光学等领域。

最终,以光学为核心整合机械、电子等相关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每个团队在自己的领域都做到100分,无数个井底老蛙最终连接的就是一片天。”

记者张沛通讯员赵明王伟

文/摄

新闻推荐

“测爆神器”三年内将覆盖合肥公交车

本报讯(记者马翔宇)只要有易燃危险的气体挥发出来,公交车上的报警灯就会立刻响起。记者昨日从合肥公交集团获悉,这种由安徽省自主研发并于全国率先使用的车载“易燃挥发物监测告警装置”已经在1860台...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