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伟大的作品是写在人民心坎上的”

合肥日报 2017-11-07 10:02 大字

他用笔记录了知青一代的人生际遇,他把笔触伸进了读者的心里。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11月5日下午,叶辛做客“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以《创作的多元形态——以四个精彩的小故事为例》为题,为广大合肥市民讲述他文学创作的幕后故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掷地有声地说道:“伟大的作品是写在人民心坎上的。”

用笔记录知青一代的人生际遇

叶辛总说自己是“半个上海人,半个贵州人”。1969年,他到贵州插队下乡,一待就是十多年。“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都是到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去耕耘,用我们的汗水和眼泪,伴随着青春岁月修堤起来的。”叶辛这个笔名,就是为了纪念那段岁月的艰辛。

在贵州的知青岁月开启了他文学创作的大门。1977年,叶辛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第二年,该作品被著名导演谢飞改编为电影《火娃》在全国上映;他的成名作长篇小说《蹉跎岁月》,1982年被中央电视台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在全国引起轰动;长篇小说《孽债》1995年被著名导演黄蜀芹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在全国热播。

叶辛用笔关注着、记录着知青一代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命运推着我去偏远的地方,起初我会觉得那里落后,山头比人头还多,但当我和当地老乡生活在一起,我的感情渐渐发生了变化,我会用他们的眼睛去看待大都市。当这两种眼光交织在一起,我的创作也就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所有的东西都会输给时间,但是有一个东西会留存下来,那就是对时代的反思和感悟。如果作家能在这种感悟当中揭示出生活的哲理,升华成对无数代读者有意义的东西,那么不管时间如何推移,作品都会流传下去。”叶辛说。

作家的名字是写在读者心上的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萌生了长大当作家的梦想。”叶辛透露道。

如今,读书和写作几乎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叶辛认为作家某种程度上和农民是相像的,“农民今天种地、明天种地、后天也要种地,丰收后他们会很高兴,但不会因为丰收到第二年就不种地了。作家也是如此,不管是作家本人的精神需求还是职业习惯,他都会一直写下去。”所以即使出差,叶辛也会带个本子,想到什么就会随时记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

“这个时代,中国作家协会有上万的会员,我们不缺作家,缺的是有创新、有独到见解、跟中国老百姓融为一体的作品。”叶辛表示,每一个作家的作品,都会有自己的影子,但是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都要经受住时代和读者的考验,只有把笔触伸进读者心里的作品才能经受得住读者的考验。“作家的名字是写在读者心上的,伟大作品是写在人民心坎上的。”

爱读书的叶辛鼓励合肥市民多读书。在他看来,多读一本世界名著,或许无法改变物质生活的品质,但通过读书,人的精神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久天长的滋养会让人的气质、素质、品位发生很大的改变。如果每个人都能坚持读书,那么整个国民素质都会得到提高。

·本报记者 方偲/文 庐州读书人/摄·

新闻推荐

合肥“后花园”有意打造体育小镇

一场乡村马拉松,不仅吸引了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鸣枪,从国家、到地方体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也亲临现场。对合肥而言,这或许是蓬勃开展的马拉松运动的一个范本。而这样的一场马拉松,最初只是源于市民的一句...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