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合肥一中两位“学霸”登上央视科教节目

合肥晚报 2017-10-28 05:33 大字

海底城市该如何建设?如果从钓鱼岛扔一个漂流瓶谁不会捡到这个瓶子?泰坦尼克号撞上的冰山可能来自哪?面对这些科学难题,合肥一中的两位学霸用对答如流惊艳了观众。10月23日,记者见到了代表安徽省“出征”央视《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节目的宋汇灵和孟秋实两位学霸。

热爱生活乐于实践

宋汇灵在言谈之间面带笑容,是个很开朗的女孩。今年15岁的她是一名高三学生,她用7年完成了9年义务教育。谈及此事,她笑着说,“我上的是合肥实验学校的四年制,用4年时间就读完了小学6年的全部课程。”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观众对宋汇灵的印象,她曾获得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华东赛区一等奖等奖项。作为一名理科生丝毫阻挡不住她的文艺追求,古筝过十级,舞蹈过八级,还曾经担任班级的文艺委员。虽然现在高三学业压力大,但是每周末依然会学习舞蹈2个小时。

在生活中,她是一个乐观开朗、聪明而又努力的女孩儿,她利用不倒翁原理,给妈妈制作装醋的瓶子,让妈妈在炒菜的时候不易打翻醋瓶……正是因为这个爱探究、爱动手的好习惯,也让她在比赛中加分。

宋汇灵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有一期节目录制时,遇到“以下哪种动物不怕吃辣?”的提问。“我第一感觉就选了鸡。当时题一出来就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我小时候在外婆家喂鸡,发现家里重口味的饭菜鸡吃了也没事,所以脱口而出了正确答案。”

在比赛中过程中,“异想天开”的这一演讲环节,宋汇灵凭借组内奇思妙想的创意和自己出众的语言表达获得现场观众和评委的好评,他们小组的演讲题目是《海底城市我来建》,演讲前的小实验和类比“莲藕”的构造来建造海底城这一创意。从可行性和科学逻辑性上获得了多数嘉宾票,为他的团队挣下了关键的200分,最终逆转晋级复赛。

“科学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远,仔细观察一下,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宋汇灵这样说道。

厚积薄发探索求知

喜欢物理,爱数学,逻辑思维强……这是大家对孟秋实的评价。在节目中,孟秋实总能引用一些科学家发现的原理定律来佐证答案。说起缘由,孟秋实告诉记者,“我喜欢数学和物理,平时会找很多数学和物理方面书籍来看”。

在初中时,孟秋实就自学了大学的微积分和力学的知识,还曾获得华东地区商赛第二名,高一辩论组亚军等。他告诉记者,“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难题必须要依靠新学一些东西来解决,学着学着,就涉猎到大学的知识了。”

孟秋实表示,平时遇到困难就会去想怎么解决问题。“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逻辑比较完善,你做过的事都有一种因果,就比如说,你少学一点内容,以后都会非常严重,多学了也会很有帮助,我经常会感觉到,多学了一些知识,很可能在几天内就会用上,感觉特别奇妙。”

孟秋实不仅热爱学习,而且对科学有一颗勤于探索的心,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不论是自己队伍的题目还是对手的,他都十分感兴趣的去主动思考探索,比赛中节目组出给对手的一道关于列车的题让他至今念念不忘。

对于他们此行的收获,孟秋实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个人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知识积累都得到了一个极大的提升,而且还认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朋友。

辛苦备战乐在其中

“有创新能力、逻辑思维特别强、表达能力好、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热情和开朗的……他们两人都是这样的选手,而这些也是我认为他们能走到央视舞台的必备素质。”合肥一中信息技术老师罗晓燕介绍,“早在一年前就开始选拔了,当时省科协举办一个叫‘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大会\’的活动。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宋汇灵和孟秋实两人代表安徽登上了央视。全国总共才选出36名高中生,我们学校就出了2个。”

从选拔到节目录制,历时近一年,由于节目注重青少年的科技实践探究和创新创造能力,实验室、微机房成了宋汇灵和孟秋实常去的地方。除了笔之外,锯子、螺丝刀、各种化学物质等也成为他们手中常见的物品。罗晓燕说,“让孩子多动手,引导他们多思考,对他们未来的成长都有很多好处。”

“集训和录制节目的过程都很辛苦,但是两个孩子从来都没有说累过,他们反而是乐在其中。”罗晓燕告诉记者。

聂耀宗张明亮余银迪张玲玲何芳芳文/图

新闻推荐

泥轱辘污染马路 罚1000

10月初,滨湖新区某在建工地的运输车辆在出工地时,没有对车身车轮进行冲洗,该车驶出工地后,对城市路面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近日,滨湖城管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工地作出了罚款1000元的处罚。早在10月初...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