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市建筑业新开工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率达100%

合肥晚报 2017-10-28 05:32 大字

[摘要]——全市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全市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召开

26日-27日,市人社局分别召开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全市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省人社厅、市人社局、市建委、市中院等有关领导参会。 会上,市工伤处分别通报了全市建筑领域工伤保险和全市工伤保险情况;各县(市)、区(开发区)总结汇报了相关工作并针对工伤周期赔付期限和药费报销期限等问题展开讨论。

应保尽保  应付尽付

据会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市工伤保险参保6.6万户,144万人。市本级工伤保险参保5.8万户,参保人数122万人,市本级占到85%以上。受理工伤认定申请5843起,认定5745起,不予受理69起,不予认定29起。受理工伤各项鉴定申请共计4154人次。1-10月份同期工伤保险支出/收入=2.07亿元/3.61=57%。经办窗口受理工伤待遇人次2.4万人次。做到工伤费用应支付尽支付,待遇应保障尽保障。

另据统计,2017年1-10月,市本级建筑业工伤保险参保324户,缴费6146万元,享受待遇涉及125户443人。共受理建筑业农民工工伤认定申请790起,认定784起,不予认定2起。连续三年,合肥市建筑业新开工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率已达100%,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达到“同舟计划”专项扩面行动任务预期目标。

工伤认定  严把三关

工伤认定一直以来都是一项办理复杂、任务繁重、容易产生矛盾和争议的工作。在办案过程中,合肥市始终做到:一是严把材料审核关。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材料时,材料齐全的出具《受理通知书》;材料不全的,需要补证或举证的案件,严格按照要求出具相应的书面通知。二是严把认定程序关。对工伤案件事实模糊,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原因等存在疑点的,采取各种调查手段,通过调查询问、现场勘察和双方质证等方法,弄清事故的来龙去脉,还原事故真相,以便正确地作出决定。三是严把文书送达程序关。从各县(市)区工伤认定案件看,大部分工伤案件都能够直接送达,对部分无法直接送达的案件,按照法律程序通过邮寄或公告形式送达,使文书送达规范有效,没有出现延期送达或不送达现象。

强化宣传  部门协同

针对建筑业人员流动性大、工程竣工时间易延迟、企业分包转包层次多、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用工关系不明确等特点,市人社和建设两部门早在2013年就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建筑业农民工发生事故伤害,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用人单位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报告,经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审查确认,并签字盖章后,再向建筑工地所在辖区的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材料”。

同时,充分发挥劳动监察、仲裁、乡镇(街道)社会保障平台的作用,利用行政手段,提高办案效率。各地工伤认定中保持与建设、安监、卫生、交通、法制办法院等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从而形成办案合力,使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更加公正客观。

为提高工伤保险在社会的知晓度,各县(市)区更是把深入建筑工地、深入重点企业、深入社区等作为重点宣传方向。在推进建筑业“同舟计划”专项扩面行动工作的同时,通过编印《建筑业职工工伤保险手册》、编制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办理流程、进建筑工地现场集中发放宣传材料、在建筑工地竖立工伤保险公示牌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建筑施工企业和农民工对工伤保险政策有了较高的认识,提高了农民工的自我维权意识。

市人社局总工程师徐立贤表示,“下一步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扩面行动完成情况自查;发挥部门协同作战能力,共同研究难点疑点问题,特别是在工伤预防方面下功夫,做好防范措施,合力做好全市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工伤认定要本着有利于化解矛盾、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原则,敢于担当,不回避矛盾。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互联网+工伤认定’的办法,确保案件办理质量更高”。李良生 贺广梅

新闻推荐

“首善庐阳”联名卡成功发卡 同日“首善庐阳”商业联盟也正式成立

同日“首善庐阳”商业联盟也正式成立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