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难忘发掘包公墓

市场星报 2017-10-22 01:05 大字

说起合肥,人们很自然地联想起包公。合肥,大湖名城、包公故里。每每想到这一点,作为生在合肥、长在合肥、工作在合肥的人,我常感到自豪。

说起包公,已然退休的我,总也忘不掉40多年前的那一幕。“大兴集黄泥坎在发掘包公墓啦,大家快去看啊!”1973年3月的一天,这条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合肥城区的大街小巷。我所在工作单位——合肥化工厂,距发掘现场仅2.3里的路程,所以,我在第一时间,与同事们一起赶到现场。

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有骑自行车的,有步行的,远远就看到现场拉着横幅。走近一看,这是一片破败荒凉、坑坑洼洼,近似乱葬岗模样的墓葬群,哪里还是人们想象中的庄重肃目的墓葬园区呢。

要知道,合肥可是包公的家乡啊!于是,沉寂了千百年的黄泥坎,一下子变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起来。当时人们之所以这样关注包公墓,除了包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占有重要位置外,还有一个千百年来扑朔迷离的传说,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传说称包公睡的是石棺,尸体化不掉。还传说包公墓有三道门,均设有暗箭、水银和龙虎狗头铡,专门对付盗墓者;还有传说称,包公去世时,为防仇家报复,当年21囗同样棺材由合肥七座城门(南熏门、时雍门、威武门、西平门、水西门、拱辰门和得胜门)同时对外出殡。在陆续挖出包公夫妇、儿子、儿媳和孙子(夫人董氏、大媳妇崔氏、小儿子包绶、小儿媳文氏、大孙子包永年)墓志铭和遗骨那几天,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因为大家都想知道,包公是否睡的石棺真没化尸,墓室之中是否真有三道门,每道门是否都设有“机关”,挖出的是否真是包公墓。而这些,不仅证实是包公真墓,且还是包公家族墓。大家面对清清楚楚地阴刻着十六个苍劲的隶字“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和其他一堆出土文物时,彻底打消了是否假墓的疑虑。至于石棺和墓室中的“机关”等传说,在现实面前也就不攻自破了。

其实发掘包公墓工作,远非围观者瞅瞅望望那么轻松。据当年参与发掘工作的一位专家后来介绍说,发掘原因始于合钢二厂要在包公墓址上建座石灰窑,刚发掘时并不知情包公墓于墓群中哪一座,发掘中几经周折,得知包公墓经历了宋金战火的盗墓洗劫,包公后人易墓埋葬得已保全至今。经发掘小组从当年4月11日始至8月共四个月努力奋战,终于园满完成发掘任务。

值得欣慰的是,1987年合肥市新建成一座包孝肃公墓园,将包公的部分遗骨和墓地的其它出土文物,珍藏于新墓园区内,供后人瞻仰和缅怀。

新闻推荐

庐临共建 再谱新篇

本报讯10月12日,临泉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永勤率临泉县党政干部,来到庐阳区对接庐阳区帮扶临泉县扶贫工作并考察学习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临泉县领导刘峰、姚则邦、葛金海参加考察。区领导黄卫东、左学...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