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原料化身去毒利器合工大专家研究成果应用前景广阔
[摘要]合工大专家研究成果应用前景广阔
如何能将秸秆变废为宝?科研工作者们煞费苦心地想出了N个办法。日前,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姚运金副教授课题组,就以秸秆类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成功制备出多维数、多尺度、多形态的“三维功能催化材料”。这种新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去除水体中有机及重金属有毒污染物,解决了秸秆类生物质废弃物难以利用的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环境领域重要期刊《应用催化》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介绍,我国每年产生约2.5亿吨秸秆类生物质废弃物,有储量大、来源广、杂质多等处理难点。而现有的诸如生物质液化、生物柴油、堆肥填埋及直接焚烧等处理方法,均无法实现高效绿色的利用,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
正是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实现秸秆类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合工大姚运金课题组在国内首次研发出生物质碳复合功能相三维材料的制备工艺。该工艺以秸秆类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经化学活化后与金属二价盐及含氮化合物均相混合,通过高温热解制备出3D功能催化材料。
“实验结果显示,每克该新型材料可用于吸附的总面积最高可达1500平方米,对目前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及无机类有毒污染物均呈现出显著的去除性能,且去除效率是纳米复合材料的50至100倍。”姚运金说。
以秸秆做“媒”去除有毒污染物的效果为什么这么好?
科研人员介绍说,他们研制的这种新型3D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能够将生物质废弃物活化为三维多级孔功能炭载体。“利用其本身的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及表界面特性,在单设备中实现了金属离子的还原、金属纳米粒子的碳包覆以及氮非金属元素的掺杂改性,克服了传统热解法制备工艺复杂、还原处理风险较高以及非金属元素改性效果不佳等缺陷,极大提高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抗中毒能力、稳定性及重复利用性。”
备受行业关注的是,这项新型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及易于大规模生产,实现了生物质废弃物的再利用及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基于生物质3D先进功能催化材料的开发、构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及科学指导。 通讯员周慧记者胡霈霖
新闻推荐
合肥45中八(13)班朱玥今年暑假,我有幸跟随学校游学团来到美国,进行了为期十六天的难忘的游学之旅。街头巷尾位于旧金山的九曲花街,是实实在在惊艳了我的心。街很陡,台阶蜿蜒而上,伴着长长的坡面,四周是绵...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