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极大陆迎来合肥科学家

合肥晚报 2017-10-12 03:08 大字

[摘要]合肥科学岛安光所技术为极地科考提供第一手监测数据

○安光所的激光雷达运行在长城站科研楼下

○呆萌的海豹  张天舒 摄

在世界最南端,有怎样的故事?每年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都要组织极地科考队,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科学考察。南极有没有被污染?污染从哪里来?污染物留下了多少?这些污染对于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来自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多年来一直参与极地科考,为研究极地环境提供第一手的监测数据哦。

在南极过年感受别样风情

2017年的春节,有两台来自合肥科学岛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徽光机所)的仪器设备——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和微脉冲激光雷达在南极长城站顺利运行。

安徽光机所研究员司福祺与张天舒携带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和微脉冲激光雷达于2017年年初抵达南极长城站,参加了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

1月12日起,安徽光机所的这两台仪器设备开始在南极长城站运行,连续获取痕量气体与气溶胶信息,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卫星校验等。

“虽然不能回家跟家人团圆,但第一次在南极过春节的经历也蛮有意义。”大年三十,张天舒和其他科考队员一起包饺子,“北方传统的吃饺子过大年,在南极也别有一番韵味。”

2016年11月2日,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远征南极,实施“一船四站”环南极航行计划,进行海陆空立体协同考察。安徽光机所的科研人员参与的是南极长城站科学考察任务。2017年4月份返回上海。

在南极取得第一手监测数据

在这之前,合肥科学岛的科研人员们也多次踏入南极的土地。2012年11月5日,中国唯一一艘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历时162天、航行27460海里,到南极去科考,考察船上搭载着中科院安徽光机所最先进的、灵敏度更高的MAXDOAS(被动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前往南极开展活性卤素化合物的探测。

该系统此次去往南极是为了获得极地及大洋边界层包括BrO(氧化溴)、IO(氧化碘)等活性卤素氧化物的浓度水平、分布和变化机制,并研究其与汞的耦合过程。

自上世纪80年代南极臭氧空洞被发现以来,极地地区包括臭氧在内的多种大气痕量气体的含量、分布、反应机理及大气环境效应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极地的气候条件较为特殊,目前在极地的地基观测数据仍相对较少。2008年至今,中科院安光所依托国家海洋局的支持,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采用地基被动差分吸收光谱(DOAS)技术,分别对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和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大气O3、NO2和BrO等痕量气体的柱浓度进行了实时在线观测,取得第一手的监测数据,研究成果已被SCI期刊收录。

齐琼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杨赛君

新闻推荐

合肥警方捣毁制贩假临牌团伙

当场从窝点搜出上千副假临牌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