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全省 示范全国
[摘要]“双创特区”在高新区崛起长大
○工作人员正在展示语音鼠标
通过平台、载体、政策等多领域的直接发力,创新创业在合肥高新区蔚然成风。一个领先全省、示范全国的“双创特区”正在逐渐崛起。
聚焦尖端科技打造“最强大脑”
今年初,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继上海之后,第二个“国字号”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合肥高新区正是这一科学中心的核心区。
为此,合肥高新区将全力打造超导核聚变中心、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离子医学中心等五大平台,加速构建“产业研究院创新+企业成果转化”产业创新体系,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也将成为创新创业最为丰富的源泉。
新平台加速形成,已有平台硕果累累。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已经走出了一条社会参与、开放联合、协同创新、孵化创业的新路子。
据统计,截至目前,量子三大院士团队分别成立产业化公司,潘建伟团队已引入多个项目;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累计孵化企业180余家,注册资金超10亿元。
搭建多层次特色双创空间
重点聚焦、分层次推进,在合肥高新区,许多特色的双创载体颇为亮眼。
以华米科技为核心,中安华米硬客公园聚焦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主的智能硬件领域。聚焦环保产业,合肥高新区在全省首设“合肥环保产业园”,为一大批环保创客搭建了“造梦空间”。此外,四创电子公共安全众创空间致力于打造公共安全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巴特恩生物医药众创空间瞄准生物医药,精准发力。
据了解,合肥高新区针对产业需求和行业共性技术难点,加快重点产业领域众创空间建设,从源头上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程孵化链条,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双创主体提供空间载体,是科技部命名的“全国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
目前,合肥高新区拥有各类双创载体51家,孵化场地面积260余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0余家,五分之一的企业都经过双创载体的孵化培育。
真金白银大力投向创业创新
政策是风向标,指引产业、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政策是强心剂,为产业、企业发展注入强大信心。
倾力支持双创,2015年底,合肥高新区在安徽省率先出台支持“双创”9条意见,重点建设创新创业的硬载体和软环境,着力优化了创业服务体系。
合肥高新区还制定“2+2”政策,将财力向“双创”倾斜。针对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最高补助300万元,初创企业入驻房租补贴期限最长5年。在这一政策支持下,合肥高新区目前已建成各类孵化器51家,孵化面积2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200家。
针对高端人才,财政给予大力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最高奖励100万元,评选出的“江淮硅谷”创新创业团队最高补助60万元,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最高奖励50万元,新设立人才基金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给予股权融资支持,为高层次人才户籍、子女入学提供“一站式”服务。
目前,合肥高新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省战新产业领军人才等各类高端人才240余名,海外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1600余人,研发人员占全区从业人员的34%,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2.2%。
拓展资金来源助企做大做强
合肥高新区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拓展企业资金来源,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抓住痛点。青创资金围绕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效率提供了解决创业群体资金需求的产品。财政引导资金在银行建立资金风险池,政府通过增信背书和风险分担,弥补市场对创新创业的风险承受。
孵化引导。双创孵化引导基金围绕高新区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吸引上海苏河汇、洪泰基金、美国巴特恩等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设立特色众创空间及基金,聚焦双创孵化服务。
全面覆盖。集聚了天使、VC、PE、Pre-IPO、新三板和四板、并购等全部基金类型,以公司制、有限合伙制、母基金等多种模式运作。
据统计,合肥高新区已集聚各类基金80余支。以青创资金、创新贷、税融通、银政担等为代表的八大政府增信双创金融产品,共扶持613家企业融资15.78亿元,为企业提供了多层次立体化资金支持。张海霞李军
新闻推荐
目前,区重点局代建实施的花园大道(徽州大道-青海路)、玉门路(徽州大道-青海路)已经完工通车,对附近居民出行、地铁一号线人员分流和片区的整体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玉门路...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