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国家智库” 合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
今年8月,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和大数据资产运营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合肥吹响了新型智慧城市大建设的号角。合肥建智慧城市如何“补短板”?应着重在哪些地方发力?昨日,在2017智慧城市院士峰会上,15位国内知名院士以及数十名专家、学者携团队畅谈中国智慧城市2.0和合肥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据悉,自2014年,中国(苏州)智慧城市院士峰会举办以来,大会已经走过四年的历程。
滨湖新区示范建设,老城区改造
“在建设智慧城市试点方面,我们计划选取滨湖新区等地进行智慧城市示范建设,选取老城区进行智慧城市试点改造,通过示范试点带动全市智慧城市及相关产业发展。”
合肥市副市长王文松专题推介了合肥新型智慧城市的思路。
在王文松看来,合肥有良好的数据产业基础,几乎全国乃至全球所有的知名数据产业企业都在合肥设点,合肥的数据产业囊括了超20家的核心硬件支撑企业、超百家的数据处理运营企业、1800家以上的数据应用企业以及超5000家的数据融合需求企业。
合肥数据产业主攻方向是数据存储处理、人工智能、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物联网等前沿领域,合肥的城市定位、产业基础、科研实力、人才储备完全可以支撑我们发展这些产业。王文松透露,将通过政策和市场引导现有主导产业应用数据产业技术,加速向智能家电、智能制造、车联网、农业物联网等领域拓展。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10月底投入运营
据王文松透露,合肥数据资源局今年工作重点是建设三大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汇聚和有效利用。目前,政府大数据平台已经基本建设完毕,正在接入各部门的政务数据资源,研究建立统一的政府资源目录和数据开放共享办法,努力实现政府部门间一次汇集多次共享。“重点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预计10月底将投入运营,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百姓少跑部门。”王文松介绍,将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成为全国办事效率最高的城市。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合肥将为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定一部地方性法规、若干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5位院士联发倡议书
在峰会现场,院士们形成共识,发布中国(合肥)智慧城市院士倡议书,就推进新技术的创新、融合研究与发展,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的综合示范应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创新突破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加大政府、企业、学术研究机构之间协同合作等方面发起倡议,呼吁大家行动起来,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共同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据悉,下一步,合肥将加快推进政务、民生、产业领域各类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与开放共享,努力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把合肥市建成数据平台设施完善、数据资源集约利用、数据产业蓬勃发展、数据创新能力突出、数据保障体系健全的数据强政惠民兴业典范城市。
访谈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远良 (水声工程专家)
合肥具备率先发展新型智慧城市的条件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应及时进入大数据阶段。”马远良介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城市运营“大脑”,通过精确、迅速分析建设、环境、经济、教育、医疗等城市建设核心数据,便可将大数据充分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去,从而指导相关管理部门更好地进行决策和服务民众。
在马远良的眼中,合肥市科研实力雄厚、人才储备充分、区位优势明显、积极主动开放、产业高度集聚,“完全具备率先发展新型智慧城市的条件。”
而他透露,下一步,中国工程院将积极发挥“国家智库、首创平台”的作用,帮助合肥市摸清建设家底、厘清特色优势、找准痛点难点、寻求创新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 (广播电视技术专家)
智慧城市内容未来将发生巨变
丁文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三个基本技术的发展,使得智慧城市建设的概念在慢慢延伸,“今后还会有很大的变化,我寄予非常大的希望。”
丁文华告诉记者,之前自己也来过合肥,这次来之后发现合肥发展非常迅速,城市规模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合肥已经初具规模,这与城市规划、合肥市委市政府推进创新等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开展几年,从最初单一领域扩展到更大的范畴,包括政务、产业、民生等,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各自的心得,正探索不同的着眼点,合肥市在智慧城市建设和数据资源上有非常明细的计划。”丁文华说,未来,不论是从科技创新、产业扩展还是民生服务的角度,智慧城市都会产生很多难以想象的巨变。
而他也希望,中国建设智慧城市能不断创新和探索,走出智慧城市的“中国模式”。
新闻推荐
中午12点58分电梯困人,仅仅5分钟,物业人员就赶到现场安抚,14分钟后电梯维保人员也抵达,13点17分救援顺利完成。一次电梯事故能在19分钟顺利解决,比国家规定的30分钟还缩短了11分钟。全国首个AI智能电...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