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合肥“老莫资” 陶 君

安庆晚报 2017-07-20 12:47 大字

合肥人遇上红白大事,特重“老母鸡汤”,可合肥话“西”“丝”、“洗”“死”同音,把“老母鸡”说成“老莫资”,所以有民谣:“从肥东到肥西,买了一只老莫资。拿到河里洗一洗,都是皮。”还有则故事,说有一家合肥人大年初一早晨起来,打了一盆洗脸水,互相礼让,这个说你先“死”,那个说你先“死”,老爹突觉不妙,一把夺过脸盆把水戽掉,说:一家人都不“死”。

合肥话说讨厌一个人,叫膈应。大家都懂意思,却会说不会写。直到看电视剧《闯关东》,字幕里才发现原来这样写,顿感亲切。百度一下“膈应”,“北方和南方部分地区常用方言,虽有差别但基本意思都是讨厌、不舒服、令人恶心,但未达到要呕吐的程度。”“膈应”本意应该是一种生理反应,所以不能写作“膈厌”。再看分布:天津东北方言,山东山西安徽方言,贵州方言,湖北方言,河南方言,甚至新疆方言中,都有这一说法。

东北人中很多都是清朝时期山东、河北、天津闯关东的,东北话自然跟这些地方的方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闯关东》中的一家就是山东闯关东过去的,山东连着安徽,方言自然相近;而天津话跟合肥话,更是大有渊源。

清朝末年大量淮军驻防天津,以致流传一句顺口溜:“会说合肥话,就把洋刀挎。”李合肥(李鸿章)当官之后,最爱把老乡都弄到“队伍”里来,“李鸿章待皖人,乡谊最厚。晚年坐镇北洋,凡乡人有求,无不应之。”

合肥素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近年来又跻身“中部崛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人谑称合肥“不是东西”。东北人远离中原,礼教束缚少,表达更接近本能,更加自由,更放得开,合肥话也是发力稳准狠,唯恐表达不“杀馋”。比如,把速度快说成“sao”(四声,干燥的燥火字旁改走字旁),把有趣、漂亮说成“赞”(二声),把用力摇晃瓶子里的液体叫“摐”,把有钱有势爱显摆叫“拽”(三声),也把手脚受冻动作僵硬叫“拽”(一声)……究其生动、直接、幽默,不亚于二人转对白。

合肥话既有山东河南天津话的咬字狠(腔口重),又兼具江南人语速快的特点。比如把小孩称作“侠们”,其实是“小伢们”,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连读而成。合肥话中像这样的口语词汇很多。我直到读大学中文系,才知道这其实与汉语拼音没有诞生前的“反切”注音异曲同工。

合肥人性格中既有北方人的豪爽侠义,也不失江南人的婉约好面子。因为怕人讥讽“合肥老莫资”,合肥人正式场合说普通话,可又被不会说普通话的人讥为“撇汤”(小心翼翼地捏着腔,岂不像提着勺子撇汤?)。近年来合肥发展快,也成了“移民城市”,这些“移民”羡慕合肥话,平添了老合肥们的方言自信。网络上屡有“跟包青天、李鸿章、杨振宁学说合肥话”之类的搞笑视频,连合肥电视台也早推出“三哥呱蛋”之类的合肥方言节目。前年合肥李鸿章故居(李府)陈列馆全新升级的“近代洋务自强之路——晚清重臣李鸿章生平展”中,还特地搜集整理了李鸿章当年在美国,用地道的合肥话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的资料,并邀请模仿者“原声重现”了这段对话,并配以字幕,体现出李鸿章高超的外交辞令。

行不行,合肥话说成“赵不赵”;可行,说成“可赵”。“赵”字在这里过去常被合肥人写作“照”。作为地地道道的合肥人,我是在安庆师院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时,听河北师大的一位方言学博导来校讲座,才知道应作“赵”的。他说赵字有行的意思,这是赵字的古意,行就是走的意思,赵字不也是走字旁吗?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之地,大概也有这一说吧。有人考证,典雅的《庄子》中,有些词汇今日普通话中无觅,合肥话中还活着。方言是跨时空的,庄子老家离合肥不远。

《合肥晚报》副刊常年开设“乡音小考”栏目,作者“白丁”,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光汉,也是地地道道的合肥人。他说他有一次到南方开一个学术研讨会,因为发言实在让人听不懂,以至于中途被劝下台。他“小考”出来的许多合肥“乡音”,其实不仅合肥人说,全国许多地方也在说。

中国人自古安土重迁故土难离,但历史上迫于躲避战乱或由官方主导的移民也不鲜,方言也便如民族融合一般从未停止过交流互鉴。只不过这些地方没有出老舍这样的本土作家,没有东北小品这样的载体传播,普通话语系里又没有收入,所以许多地方说着近似的方言词汇,却都以为只是本地独有。偶尔像我这样,突然听到东北人也说“膈应”,像是遇到了知音老乡。

即使写法一样的词汇,出现在不同方言里,发音也大不同。而更大的区别是,其中都无可避免地杂糅了地域性格。一些外地人说合肥话,只是把普通话词汇勉强发成合肥音。其实这只能算“直译”,真正的“意译”,是把本领高强、表现出色说成“烈”(或“过劲”),把大口吃饭大块吃肉说成“扫”(大有风卷残云之势),把普通话词汇置换成地道的合肥方言词汇,那才见功夫、神韵。

乡音未改鬓毛衰。乡音难改,听今日的陕西话,应该依稀可见秦始皇说话的风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如果还能听得见乡音,一定更能记得住乡愁。

新闻推荐

市人大来我区视察食品安监工作

本报讯7月13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阚建华率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全体人员视察调研我区食品安全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翠英、副区长童友好,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区市场监管局、...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