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不老: 繁华印痕今犹在

合肥晚报 2021-11-05 00:30 大字

○红瓦白墙的凤凰老街

○古朴中透着现代化气息的果树老街高岳山摄

○因古树而闻名的果树老街高岳山摄

○历史可追溯至唐代的矾山老街

○矾山老街颇有一份遗世独立的味道

○矾山老街青石板路面上有几道深深的车辙印痕

繁华印痕今犹在,悠悠乡愁总关情。老街,是一座城市的回忆,就像生长在城市里的参天大树,一砖一瓦犹如枝叶根须,都刻满了厚重的历史。古街老巷的存在,像是连接着古今的一个媒介,也是悠悠历史的见证者。在合肥,也有着许多历经沧桑的古街古巷,它们记录着合肥人的每一个脚步,沉淀着古城庐州的文化风韵。

凤凰老街:记录古镇的兴衰发展

提起肥西的古镇,人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三河古镇。但在离三河不远的地方,还有另一座古镇,那就是丰乐镇。古镇有一条凤凰老街,当双足踏上老街的青石板,穿越时光的感觉随之而来。古色古香的建筑,高悬的灯笼,爬满墙壁的爬山虎……一步一景。凤凰老街建于明清时期,沿河而立,处处充满着水乡街景的别致淡雅。凤凰老街记录了水乡丰乐古镇的兴衰发展,而街上留下的几间清代老屋和青石板,更是将古镇的记忆定格下来。

丰乐镇坐落于丰乐河边,丰乐河原名“凤落河”,相传是凤凰落脚之处。四方百姓认为凤凰是吉祥之鸟,它落脚的地方自然是吉祥之地,于是纷纷迁居至此。由于这一带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农民年年五谷丰登,生活幸福,故人们又把凤落河改名为丰乐河,简称丰乐。正是这个传说,给古镇和老街带来了吉祥的名字。

如今,凤凰老街还留有部分青石板路,走在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青石板上有着深深的沟壑。据介绍,旧时老街十分繁华,这些沟壑都是手推车在石板路上往来穿梭,日久天长压出来的车辙。

在凤凰老街上穿过几条小巷,就会看到一座四合院,这是清末淮军将领唐启尧的旧宅。四合院的后面还有一座炮楼。据介绍,唐启尧当年在家乡修建这座唐家老宅时,除了几进四合院,还在老宅旁修建了七层的炮楼,用于抵御土匪。炮楼内不仅修有枪眼,从一楼到七楼还由竹筒制成的传声筒相连接,一有事情,从七层到一层所有的家丁都能相互联系。不过随着岁月变迁,这座炮楼目前只剩下了两层。

在这里不仅有青石板路,名人故居,更有特色美味的丰乐酱干。在老街的深处,就有一家制作酱干的手工作坊,虽没有店名和门牌,但只要一走近就可以闻到黄豆香味,远近闻名的丰乐酱干就产于此。在丰乐的美食中,酱干肯定占得一席之地,它当作零食或是入菜均可。酱汁醇厚、入嘴有嚼劲,是丰乐酱干最大的特征。除了酱干,丰乐河也为古镇的居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美味食材,当地名吃藕渣,就是取自当地的藕,将其碾碎,放入调料,再蒸熟即可。看似简单的一道菜,吃起来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如今的老街除了保留古迹,还增添了现代农村的气息。2016年7月,丰乐镇围绕凤凰老街实施了雨污分流、强弱电入地等工程,改造了老街周边路网。改造后的老街,青石路面,小巷通幽,鳞次栉比,颇具江南水乡小镇特色。凤凰老街牌坊及沿街立面改造项目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与此同时,该镇还改造了老街周边游园绿化,增添了健身广场,丰富了居民生活。这座充满了历史的凤凰老街正散发着特有的古镇新城魅力!

矾山老街:珍贵的矾工业文化遗存

庐江县矾山镇,千年矾都,自唐代就因盛产明矾著称于世,因矾得名,因矿成镇,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虽然庐江矾矿已多年不再开采,但这里保留了很多珍贵而不可多得的矾工业遗址,堪称中国最早的工业文明历史教科书。这里,就有一条从唐代穿越时空绵延至今的老街——矾山老街。

矾山老街位于矾山镇东部,历史久远,老街沿山坡而建,是一条从山脚下向上曲折延伸至一座小山顶的街道,原来是采矿工人住宿区,与矾矿生产区一河之隔。至今,老街两边还保留了一部分明清时期砖石结构的老房子。

说起庐江采矾的历史,据矾山镇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其实早在公元前11世纪,庐江矾山地区的先民就发现了明矾石,但是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所以现在官方的说法庐江的采石熬矾是从唐中期开始的。采矾是中国工业的开端,而矾山镇的采矾业则是最早开始。《矾矿春秋》一书中就用“中华矾业砥柱,安徽化工之母”来描述矾山矾矿开采的特殊意义。因此可以说,炼矾业成就了当年庐江矾山镇的繁荣。

据史料记载,庐江县现在已探明的矾矿储藏量居全国第二位,但近些年已停止了开采。曾经盛极一时的矾矿业,如今已渐渐沉积,只留下了当年手工开采、制作的一些遗迹,矾山老街就是其中之一。

走在矾山老街上,可以看到,老街总体上是从东向西走向。沿着老街往上走,脚下是石块铺成的古道。据了解,这些就是古时人们为了方便采石后的运输工作而手工铺设的石路,全长约100多米。街道自上而下有缓缓的坡度,路面全由青石板铺就,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雨淋,现在的青石板已呈紫红色,且光滑如镜。最值得称道的是,每块青石板路面都嵌着几道深深的车辙印痕,最深处足有3厘米,这些最初用手推独轮车运送明矾石遗留下的车辙印,至今仍然清晰,仿佛在替后人铭记千年前采矾人手推车劳作的艰辛和矾矿辉煌的历史。遥想当年,一个个大汉打着赤膊,推着独轮车,伴随着“嘎吱、嘎吱”的车轴声,沿路顺势而下,如同一条长龙逶迤前行,这是何等的壮观……

顺着老街一路走下来,两旁的石屋里偶有听闻动静、探身出来的老人。多户人家门上皆已落了锁,依然鲜红的对联和沾有锈迹的铁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绿树环绕,远山缭绕,这条点缀在矾山之间的老街颇有一份遗世独立的味道,让人丝毫联想不到它昔日的热闹。

近年来,被大山包围的矾山老街,陆续迎来一些摄影爱好者慕名来此拍照。镇上对老街进行了修缮,据了解,未来矾山老街将建立特色小吃和明矾工艺品一条街,千年老街将以新的容颜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果树老街:因古树而闻名

庐江县汤池镇楼后山下有一条千年古街——果树老街,在历史长河的浪花中淘尽尘埃,默默承载着风霜雨雪的洗礼,变得沧桑而古老,而今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老街东靠鹅瘤山,北依扁担挂灯,西北与二姑尖相望,南眺老和尚包和牛王寨,西边不远的山坳就是宋瓷窑址。果树习惯称作大马槽,相传曹操在此屯兵积谷,演练兵马,北拒孙权。

这里的人们过着桃花源里人家的生活。原先的街道是青石板铺就,上面有深深的独轮车的辙痕,静静地记载着老街的历史。老街南北走向,大约500米,与其说是街,不如说是一条深巷,路两边都是临街的门面,排列着杂货、染坊、澡堂、米行、布行等。早上,集市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街尾的铁匠铺炉火通红,映红了铁匠师傅的脸,也照亮了街面,不时有火星从铺内溅出。包子铺最繁忙,卖荒草、柴火的,卖泥鳅、黄鳝的,这些山民有了几个铜板,也潇洒一回。店小二一声“来了”,包子上来了,长长的茶壶嘴像玩魔术似的倒满了大碗茶。吃个半饱,还买了几个点心,用布一包,带回家给孩子解馋。老街是露水街,下午街道就会安静下来。入夜,客栈酒肆挑起了灯笼,那红红的灯笼在风中摇曳,就像漂泊在外的行人一样心神不定。一直到解放前,果树老街都是方圆几十里的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

岁月更迭,物是人非,如今的老街只能找到马头墙,飞檐翘角彰显了古街历史的悠久。临街的银杏树,像一把撑开的大伞,罩住了街道和两旁的屋顶。银杏有500多年的树龄,要两三个人合围,有几十米高,在约半米高的地方分叉,两根粗壮的杈上又分叉,错落有致。到了中秋,村民就采摘白果出售。人们喜欢坐在树下乘凉,谈天说地,一股股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朱氏家谱记载街头有一棵银杏,若是没有枯死,至今有千年,比现在这棵树冠更大,枝干更粗。水泥路代替了青石板和后来的沙砾路,街道住家的比经商的多,这里的人们过着简单、平凡而安逸的生活,从他们的笑容和悠闲的神态中能体会到村民的幸福感。

行至中街向西拐不远就是朱尹黄家的古茶花。庐江县志记载,明朝永乐、洪熙年间,朱尹黄家的祖先朱纪坦出任云南总兵。有一天,他路过滇池附近,看到一个卖花女当街被一流氓戏耍,总兵大人一声断喝,命令兵丁拿下恶棍,解救了此女。后来朱总兵告老还乡,百姓们带着礼物自发送行,总兵一生清廉,含泪委婉地拒收礼物。这时,卖花女手捧珍贵的茶花品种“大红宝珠”,跪地请求接受微薄的心意,总兵大人被小姑娘的执着深深感动,躬身接过茶花,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总兵带着这棵茶花回乡,把它种植在自家的园里,精心施肥、剪枝、浇水、灭虫。寒来暑往,茶花茁壮成长。春光和煦,茶花缀满枝头,像一朵朵天边飘逸的红云,又似一个个害羞女孩绯红的笑脸。总兵仿佛看到云贵高原的湛蓝天空,听到卖花女银铃般的咯咯笑声,回想起在云南工作的日日夜夜和父老乡亲,自己也会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开心。

这棵茶花树,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如今静静地立于小院的一角,默默地向来拜谒的客人诉说着曾经的故事。500多岁的茶花树精神矍铄,满头的绿发,呈现勃勃生机。这家虽然住着简陋的房屋,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为了保护茶花,一直不离乡土,这种执着精神令人感动。

果树村这个名字,源于银杏,但那棵茶花树,则为果树锦上添花。果树村因古树而闻名,古树则因果树村而有了根基。

果树老街曾经是果树人民公社和果树乡政府所在地,撤区并乡后成了果树行政村。如今,走在水泥路街道上,看着沿街两侧的住户透着现代化气息,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老街上的人们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正向着更高生活水准迈进。

柘皋老街:历史底蕴悠久厚重

三千年历史沉淀,巢湖市古镇柘皋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显要的政史资历,一直成为皖中重埠,交通商旅枢纽,古来征战军事战略要地,以及南北流域古文化交错分界地。古朴柘皋,厚重底蕴,徽砖青瓦间,有个地方叫柘皋老街。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柘皋,为江淮名邑,曾以“矤叴(shèqiú)”之名刻记楚简,一条古老的石梁河(今称柘皋河)穿镇而过。在河两岸有着桥西街和北闸街,是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柘皋老街。

除了凉拌干丝、炒面皮、鸡蛋锅贴和响铃锅巴等闻名遐迩的柘皋早茶外,柘皋十字街头上,传统的油条、油炸狮子头也广受欢迎。

镇上老街旁,一座柘皋大桥横跨河两岸,这里最早称为玉栏桥。相传朱元璋兵败退到此,紧要时一老翁渡船解困,后被称为“遇难桥”,再谐音而成“玉栏桥”。在柘皋,每年农历正月十六,都有过“太平桥”的习俗。夜晚,人们将瓦罐、陶壶在玉栏桥上掼碎,除旧气,期盼过上太平日子。如今改成过“玉栏桥”,提灯燃香,以示祈福。

历史上,柘皋桥西老街曾有杨、冈、谢、阚家大院以及钱家宅院、三阳商号,还有城隍庙、罗汉寺、李家仓房、发电厂、万慈会积善堂等古宅民居、店铺商号、寺宇庙堂。地方有称“东湾苏褚王,西门阚李杨”,凸显柘皋桥西街在巢北一带的名望和实力。

桥西街在清朝时,有着降福坊、伍英坊、佛祖坊、升福坊、珍珠坊、太平坊六坊,以及四老巷,升福巷,高井驿巷,河西大巷口、小巷口五巷。柘皋老街上不乏传统手艺人,豆腐坊、弹棉絮、银匠、刻字人、五金修理匠、小食加工等应有尽有。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徽州大道南延庐江段拟明年8月通车 合肥至和县将新增一条高速

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围绕交通领域关注话题提出了多个议案,其中不少和合肥市有关。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对...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