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科技稻”将加速走向市场 秸秆脆而不倒,这一水稻新品种“很聪明”
○收割机在进行收割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解决秸秆高效利用问题,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科研人员围绕水稻“谷草兼用”的育种目标,历经多年培育出一种“脆而不倒”的脆秆水稻品种。10月21日,该院与相关种业公司签约,加快推进这一创新品种走向市场。当日,记者跟随科研人员来到位于庐江县白湖农场的示范种植现场,亲身体验这一“科技稻”的神奇之处,了解它的高效利用方式。
牛羊更爱吃!“脆秆”做饲料营养又美味
现场,记者对比“科脆粳1号”与普通水稻发现,徒手折取“科脆粳1号”秸秆时非常轻松,轻轻掰两下便能将其折断。而在折取普通水稻秸秆时则比较费劲,想要折断,需要一次次地拉伸、弯折。记者在体验中仅各取了一根秸秆进行折取,可以想象,当机械面对成片生长的两种秸秆时,工作差异感一定成倍增长。
如此“脆性”,有何价值?
实际上,秸秆利用,是农业领域的一项长期“课题”。目前两大利用方向一个是就地还田、自然降解,另一个是作为牛羊饲料。然而,传统的水稻秸秆很有韧性,难以折断、粉碎,使用普通的机械收割机都需加装专门的粉碎设备。此外,秸秆具有的纤维素含量高、降解速度慢、饲用化生产专业程度低等等因素都对两个利用方向产生了很大阻碍。
该项目团队负责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员吴跃进告诉记者,“科脆粳1号”具有的秸秆易粉碎、易降解特性,一方面更便于秸秆生态还田,另一方面,更有利于饲料化利用。
“‘科脆粳1号’秸秆虽然脆,但营养价值其实比传统秸秆更高。同时,\‘脆’的口感也会更令牛羊喜欢。”吴跃进介绍,为了评价脆秆水稻的饲用价值,团队开展了相关饲喂肉羊的研究。对照试验表明,青贮脆秆饲料饲喂效果最好,饲喂肉羊的增重率比青贮玉米饲料和普通秸秆分别提高17.1%、21.2%,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当前,我国饲草自给率为59.1%,而通过这种‘谷草兼用,一种两收’方式,将有望大大提高这一自给率。”
脆而不倒!脆秆基因表达很“聪明”
为解决秸秆高效利用问题,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科研人员一直在开展水稻脆秆突变体的遗传分子机制研究。历经10多年的研究,利用基因技术培育出了这个脆秆水稻品种——“科脆粳1号”,该品种在2018年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审定的脆秆水稻品种。在“科脆粳1号”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又选育出科脆粳2号、3号、4号等10余个优良品系。与此同时,相关品种的测产工作一直在进行。今年,又在安徽省白湖农场安排种植了100亩科脆粳1号、20亩科脆粳3号等。
而针对这种脆秆水稻,有人或许有疑问:秸秆这么脆,面对恶劣天气时,岂不是很容易被折断,从而影响水稻生产和质量?
实际上,克服了脆秆材料易倒伏的瓶颈问题,正是“科脆粳1号”的又一“神奇”之处。
吴跃进介绍,“科脆粳1号”理想脆秆基因的表达,具有时间性。在生长时期不显现脆性,在开花后茎秆开始逐渐表现脆性,并且叶片等组织不表现脆性。可谓是“该韧时韧、该脆时脆”。“在风洞试验中模拟9级大风情景下它依然表现良好的抗倒性,并且连续多年的生产示范中也未见倒伏现象的发生,表现出极好的抗倒性。”吴跃进说,这种特质使得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不影响田间农事操作,以及最终的产量和品质。
院、企携手!新品种将很快推向市场
十年研究,多年试验,合肥“科技稻”何时能开展大规模应用推广?
10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白湖农场与集水稻、玉米、小麦、瓜菜等农作物种子业务为主的多元化种业上市集团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就“谷草兼用”脆秆水稻关键基因及技术转让进行了签约。这意味着,“科脆粳1号”等创新品种,将很快走向市场,走到我们身边。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双方还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水稻“谷草兼用”的育种目标,建立高效的分子育种体系以及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培育多种类型的脆秆新品种,从品种源头提升秸秆的利用价值。
同时,将研发脆秆水稻配套的高产绿色栽培技术;建立秸秆收割储运、裹包青贮的一体化技术体系,实现秸秆从田间到青贮饲料过程的“无缝对接”,突破脆秆水稻秸秆收集的技术瓶颈。此外,还将开展秸秆饲用化评价技术研究,明确牲畜对脆秆的采食特性、消化特点以及营养需求,优化筛选不同饲料配方,从畜牧学角度提升秸秆的养殖效率。开展脆秆基因在玉米、高粱等饲用作物上的分子育种及材料创制应用研究,改良秸秆结构品质及畜牧学效率,提升秸秆饲料的应用价值。
签约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学家谢华安也专程前来见证,“安徽省‘科脆粳1号’等新品种,将对农业科学发展,对种业工程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谢华安说。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文 卓旻/摄
新闻推荐
9月26日,安徽省庐江县冶父山镇明圣村七彩果园,“园主”王卫勤穿梭在瓜田间,忙着采摘成熟的八月瓜。八月瓜是山珍野果,一般在...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