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退一步 人进一步 全市大田作物和设施农业加速“补改种”

合肥日报 2020-08-18 04:50 大字

至8月17日,全市大田作物和设施农业受灾256.11万亩,已补改种37.64万亩,补改种进度为43.36%。至8月13日,全市蔬菜成灾面积12.89万亩,已改补种4.45万亩;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6.62万亩,已经恢复生产池塘6.12万亩,补放苗种1315万尾。

撩开一张黑色遮阳网,一行行嫩绿的南瓜苗映入眼帘。“你看,这就是我们新育的‘黑晶’南瓜苗,现在天气太热,只能早、晚移栽,才能保证成活率。”昨天下午,庐江县石头镇望城村小米辣椒现代农业种植标准园,大汗淋漓的夏荣林拭去额头的汗水,手里的活计也没有停下,且干劲十足。

今年7月份,受强降雨影响,这个种植园发生严重内涝。“我们早先种的300多亩南瓜很多都已经坐果了,但洪水滞留时间长,南瓜全部烂根,只能重新栽种,好在时间还来得及。”夏荣林说,在当地农技站的指导下,该种植园紧急从外地购买新品种“黑晶”等种子育苗。

“园区的洪水8月初已经全部排完了,苗子紧跟着出来了,目前已经抢种了100多亩了!”夏荣林介绍,预计一亩可以收获3000斤,价值4500元。

据石头镇农技站站长凌友来介绍,7月份的强降雨对该镇农业产生较大影响,目前该镇正扎实推进农业生产恢复,做到“水退一块、抢种一块”。“仅望城村就有800亩需要补改种,现已完成300多亩。除了南瓜外,还有萝卜、荞麦等。”

据了解,7月31日合肥市出台《关于恢复灾后农业生产指导意见》,明确做好灾情核查、生产排水、科学调度、要素供应、保险理赔、产业扶贫、强化防疫,资金保障等8项恢复措施,编密政策网,抓牢灾后生产恢复。

当前合肥市广泛组织发动群众抓好水毁设施修复和农田排涝降渍,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条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根据各地汛期受灾情况,结合实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选择生长期适合的水稻、蔬菜、杂粮、豆类、鲜食玉米等作物,确保应补尽补、能种则种,争分夺秒恢复生产;(下转2版)

新闻推荐

虞爱华在庐江督导调研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 切实抓好抢排抢检抢修抢种抢建 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

本报讯8月16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赴庐江县督导调研灾后恢复重建“四启动一建设”工作,看望一线工作人员。...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