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兼程 驰援庐江

江淮晨报 2020-07-24 00:43 大字

战士正在搬运沙袋。

第72集团军某旅“红军营”战士们驰援庐江。

进入7月以来,安徽连降大雨,多地出现洪涝险情,来自全国各地的部队、消防员和救援人员纷纷赶来支援。7月11日,第72集团军某旅“红军营”官兵奔赴铜陵支援抗洪抢险;7月22日傍晚,结束一天固堤的官兵们刚准备吃晚饭,就接到了命令:驰援庐江!放下吃了一半的饭碗,战士们紧急集合,开拔庐江。

一路兼程,到达庐江县同大镇时已是23日凌晨,战士们在临时安置的一所小学内席地而卧,简单休整了3个小时后,就赶赴一线,继续奋战抗洪抢险。

小时候被洪水围困 长大后参军守卫家乡

7月23日,庐江县同大镇紫荆村小南河畔,江平挥锹铲土,填袋装运,挥汗如雨。连续半个月的抗洪抢险,他裸露在外的皮肤早已晒得脱皮,作战靴、迷彩服上裹着厚厚的泥浆。

22年前,江平6岁,洪水吞没了枞阳县城,湍急的洪水很快淹没了他的家,将他和父母哥哥一家四口被困在家中,“一开始站在桌子上,后来水上来了,父亲就用梯子把我和哥哥送到屋顶上。”虽然过去了那么多年,江平依然对当年的一幕记忆犹新。

被洪水围困了半日之后,抗洪官兵划着小艇前来救援,他们跳入没胸的洪水之中,将江平兄弟二人抱下屋顶,一家人转危为安。从此以后,江平兄弟两人心底埋下了参军入伍,守家护民的种子。10多年后,兄弟二人如愿入伍,巧合的是,江平成为了第72集团军某旅“红军营”的一名战士,而这正是当年救援他们一家的部队。

10年军旅生涯,江平两次回到安徽老家参加抗洪抢险。2016年,他随部队奔赴无为参加抗洪,期间险情不断,最紧急的一次,堤坝发生管涌,近20米长的距离出现裂缝和塌方,江平和十多个党员战士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在洪流之中抢险打桩。今年,得知部队接到命令,即将奔赴自己的家乡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时,江平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考虑到他当时正生病住院,连队让他留守。“指导员,1998年大水的时候是部队救了我,现在家乡再遇洪灾,保卫家园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江平的再三请战之下,指导员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

7月11日,江平随部队支援铜陵。加固堤坝,排险抢修,救援群众,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的家就在江对岸,家中的父母此刻正同样遭受着洪灾,他却来不及回家看一眼,“只要守护好大堤,乡亲们和自己家里就会平安。”江平在心里这么告诉自己。7月22日,江平所在部队接到命令,连夜奔赴庐江同大,“命中注定,我要与这身迷彩绿结缘,我要像当年救我的老班长一样战斗,给别人带去生的希望!”

合肥战士回到庐江支援 最感谢战友

24岁的王勇是一名“95后”的小战士,虽然和身边的战友们一起做着同样的抢险工作,把土装进防洪编织袋、扛起沙袋垒到河堤上,加固庐江县同大镇紫荆村小南河附近的堤坝,但他心里的情绪要比身边的战友们复杂得多。

“我就是合肥人,家住在长丰那边,现在守卫这里不仅是我的任务,更是在保护我的家。”王勇说,合肥下大暴雨时,他所在的部队正在铜陵进行抗洪抢险。7月22日傍晚,刚结束一天抢险任务的他和战友们,正准备端起饭碗吃口热饭,紧急接到赶赴庐江参与抢险工作的命令。

“饭就扒拉了两口,就去检查车辆了。”王勇在部队里还是一名运输车辆的司机。与往日不同,这次连夜开车是要赶回家乡抗洪,他不敢有丝毫马虎,仔细做着出发前的机器检查。一路上路况比较复杂,走着走着路面就有积水,感觉到灾情很严重。

战友们在车上休息,王勇就尽量把车开得稳一点,而他自己经过长途行驶后,却只是短暂地休息了一下,就参与到了7月23日的抢险工作中。“加固子堤,升高一米。”这是当天的任务,而王勇则带头扛起了铁锹。墨绿色的短袖军衣瞬间被汗水浸湿,满是泥浆。

看着和自己一起顶着高温紧急抢险加固的战友,王勇有些哽咽。这个1米8的高个男孩缓了一下才开口:“真的很感谢我的战友们,谢谢他们陪我一起守卫家乡,保护我的家人。也想对合肥人民说一句,你们别怕,只要有我们在,再大的困难都可以一起度过。”

一铲一铲的泥土装进袋子里,王勇手上黑色的防滑手套手掌处已经磨破了。眼看着小南河堤坝上,白色编织袋垒起的临时围堤一层层不断升高,希望就有了。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皞乾 王伟/文

李福凯/摄 通讯员 吴思哲

新闻推荐

漫水国省干线公路顺利抢通

7月20日17时左右,洪水漫过庐江县盛桥镇苍头圩堤坝,将国道G346与省道S601兆河大桥处约420米共线路段淹没。经过交通部门...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