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一部经典
我的故乡在巢湖坝镇毛公山下。
这么多年,我读古今中外名著,也一遍遍读故乡的故事。
现在,正在建设一条环山大道,整个巢湖南边的山山水水,都将被它穿越、环绕。
很显然,行进在这条大道上,也必然是一个文化之旅。银屏牡丹,槐林渔网,毛公茶叶,特别是革命老区,当然要看,专注而惬意地看。因此,文化之旅,可以清风明月,更应该含英咀华。
巢湖之南,是一部纸上之典与现实之美交融互映的大书,试图把握它的文脉,不失为一种读法。
最著名的,至少有大巢氏的“活法”、商汤王的“德心”和毛义的“出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和源头之一。
郑樵在《通志·三皇纪》说:“厥初,先民穴居野处,圣人教之结巢,以避虫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实,故号有巢氏,亦曰大巢氏。”从树上“构木为巢”,到“构木为屋”的中国居住方式的滥觞,大巢氏厥功至伟。如果我们审视现在的建筑方式,就会发现,即使是现在钢筋水泥花样翻新的建筑,其内涵还是大巢氏定下的居住之理: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安全卫生。一切以人为尺度,更为充分的阳光、空气和景观。“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小园赋》)到了庾信时代,庾信只见大巢氏之“小”,而不见“大巢氏”之“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今天的我们,最好能够看到“大巢氏”之“大”,对“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不断有新的阐释,与时俱进作出应有的新时代“巢湖贡献”。
有巢氏让人活成最初的中国人。
我们再来看“成汤放桀于南巢”。很多人读解这个故事,只关心“桀被放于何处”,在“放王岗”附近吗?放王岗位于巢湖市东,邻近鼓山寺。
我们如果仔细读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商汤王,他的预见性真是令人惊叹。“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渐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曰: ‘呜呼!维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聪明时乂。”“惭德”,就是一种悲悯之心。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他何以选择巢湖之南,而不是其他地方。因为,在商汤王的眼中,他相信此地一定属于“厚德载物之乡”。也就是说,有罪的商纣王在此地,一定有他悔过自新的一天。
有人认为,既然商纣王都被放逐此地,一定是蛮荒之地。这就太不理解商汤王的高瞻远瞩了。当时巢湖之南,弦歌不辍,文明彰显早已天下,特别具有一种“明德”。商汤王的举动,就是“明明德”。由此,我们就能够进一步透彻地理解《大学》中的这段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样一来,我们在环巢湖大道迎风驰行,如果把此一段故事讲给自己听,大约不仅仅是所谓的长学问、“涨姿势”吧。
“陇麦如烟水满塘,路边桃李问柔桑。道人不作渊明调,笑碾新茶看瑞香。”一路向南,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读上宋代王之道《相山集》的几句诗歌,就到了著名的毛公山。
穿行在巢南古镇坝镇,你会不时看到“毛义捧檄”的故事画。
我们不妨读读《后汉书》记下的这个故事:
“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数辟公府,为县令,进退必以礼。后举贤良,公车征,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
毛公山,在汉代属于庐江郡,在清代属于庐江县。《清一统志》就说,毛公山“在庐江县东北七十里,与巢县接界。相传汉毛义隐此,上有毛公洞。又北半里为莲花洞,石莲下垂,巧侔追琢”。
小时候,在毛公山上玩,过东边山下的一条山溪,就是无为,一座山间水塘毛公塘,竟然一半属于巢湖市,一半属于无为市。现在,无为市在开发“毛公文化”上不遗余力。把一座西九华的周围,都纳入了文化视野。当年在“毛公洞”里钻来钻去,把这个洞叫做“和尚洞”。“莲花洞”似乎没有听说过。但是,现在看到“莲花洞”三个字,忽然想起,那个最高峰的名字看来我们也是叫错了。我们习惯叫它“棉花顶”。看来,它应该叫做“莲花顶”才是。它也确实很像莲花顶,那上面终年云雾缭绕。
站在新开辟的宽敞的依山公路上,望着毛公洞、莲花顶,我陷入浓郁的乡愁当中。
“说诗人去想云车,千古青岩倚碧虚。训诂未容端拜议,一言聊复问关雎。”(王之道《游毛公洞六首》其一)一个人一定要读故乡之典,这不仅是“养学励志”之需,也是文化自信之要。
朱卫国
新闻推荐
本报讯18年前,华某尚因琐事持刀杀害一家5口,之后改名换姓,亡命天涯。岁月流逝,数代公安民警始终不曾放弃追踪,终于将嫌疑...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