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里寻庐 一条宽宽路 记忆娓娓来
环城路,汽车在绿色的“海洋”中穿梭。
芜湖路两旁繁茂的梧桐树。
芜湖路上,市民正在使用共享单车。
长江路,有“安徽第一路”之称。
徽州大道北段两侧种有数百棵银杏树,秋末冬初,金叶落地,“黄金大道”绵延千米。
路,是从来不会衰老的。它和城市一样,经历着岁月的洗礼,却愈发迸发蓬勃生机。时光流转,季节往复,脚下的路,却总是在的。无论是车水马龙、高楼起地、霓虹闪烁,还是香樟树下街头小贩揉在花香里的吆喝,路人懒散在日头下的午后,每一条马路,都上演着它的人生百态,每一个路名的背后,或是见证着城市的历史之根,或是记录着城市的文化记忆,又或是承载着城市的未来期许。
芜湖路秋风起梧桐落 缱绻老城回味浓
“我看到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家琳琅满目的旧书店……落日余晖下漫步在芜湖路,秋叶依然在飘零……”2017年,一首合肥本土小伙刘天阳演唱的《芜湖路》刷爆了朋友圈,听着歌里唱着旧书店、飘落的梧桐叶,还有修着自行车的老人,关于老合肥的记忆一幕幕涌现在眼前。
本着“以全省地名、方位对应”的原则,在合肥,随处可见以安徽各个地级市为命名的道路,如宿州路、六安路、马鞍山路……每条道路都独具特色,其中,伴随着合肥生长的芜湖路,可是实打实的人文历史之路,一条3公里左右的道路旁,分布着3处省保单位和6处历史建筑。无论是包公园、清风阁、孝肃桥,还是安徽大剧院、安徽省图书馆、大钟楼,这些合肥人文地标的屹立,都为芜湖路的人文历史气息增色许多。
在上世纪30年代,合肥还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在这座小城的南郊田野间,一条东西走向的土路被开辟出来通车,这就是芜湖路最初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方便给当时正在建设的佛子岭水库运送材料,芜湖路迎来了它的首次改造,并被命名为“南郊公路”。随着合肥的发展,芜湖路经过了几次改造和扩建,1955年,它才开始使用“芜湖路”这个名字。由于历史原因,“芜湖路”很快又被改名为“延安路”,直到上世纪80年代,它才把名字改回来。现在,一些老人口中还保留着“延安路”的说法,在包公园浮庄景区入口处对面的树林里,还有一座印有“延安路”的石质路牌。
作为合肥老城区主干道之一,芜湖路是合肥市首批大建设竣工的道路,全长3000米以上,东起明光路南段,西至金寨路北段,满栽的法国梧桐树让它成为了合肥城区中的美好风景。70多年前,梧桐树被作为行道树,从南京引入合肥,开始大批种植。最先是在长江路上种植,很快,这股“梧桐风”便流行到了芜湖路上。这些“外来”的梧桐和合肥的泥土经过了几十年的共生,早已混为一体,仿佛天生就要长在这块土地上。这让合肥人一想到芜湖路,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里的便是梧桐树,芜湖路也因此被称为合肥的“香榭丽舍大街”。
夏天,芜湖路两旁的梧桐树长得异常繁茂,蓊郁苍翠。穿过婆娑的树荫,孩子们松开爸爸妈妈的手,走进少年宫里探索童年的更多乐趣。老七中的学生们三两结伴,踏着上课铃声朝校门飞奔而去。如果时间充裕,他们或许还会钻进路边的文具店里“淘宝”,或嚼着被烤得香脆爆皮的烤肠,倚在梧桐树荫下,放空着难得的夏日时光。一到整点,准点报时的大钟楼发出悦耳的报时曲,走在芜湖路上的人们都会扬头望向大钟楼,合肥科技飞速进步,而这座老时钟,依然勤勤恳恳地为合肥人准点报时。
周末,芜湖路就更加热闹了。每天早上不到9点,省图书馆门前就排上了长队,这些合肥的“后浪”们如同老饕一般,趁着闲暇时光也要来汲取精神食粮。包公园里,晨练的大爷兜着宽松的汗衫,一招一式毫不马虎。另一边的安徽大剧院里,视觉盛宴一场接着一场上演,对于老合肥人来说,能够坐在大剧院里品味着五光十色的文化食粮,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若是有空穿梭在芜湖路边的街巷里,或许还能看到保留着上世纪风格的筒子楼和苏式建筑,如省体委办公楼、省商务厅五大公司宿舍、省气象局办公楼和省电力公司老办公楼。青灰色的墙砖早已斑驳,爬山虎攀满墙壁,郁郁葱葱的树木长在楼前,让人好似置身在2000年的合肥。
抬头望去,另一边的高楼大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一个转头,仿佛就站在了合肥的两个世纪里。时光就这样在芜湖路上交叠着,旧时的光辉岁月好像从未逝去,未来的憧憬仍然可期。
长江路誉盛名难辞下 重塑筋骨再辉煌
长江,中国的第一大河,喜用山岳河流命名路名的中国人,当然不会错过“长江”这一名字。似乎在中国,不论你身处哪座城市,都会有条路叫长江路,合肥也不例外。
从只有5米宽,到双向八车道,素有“安徽第一路”之称的长江路,是合肥飞速发展下的小小缩影。现在的长江路是指长江西路、长江中路和长江东路,但在老合肥人的口中,长江路指的却是长江中路。长江路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在上世纪20年代才初具雏形。那时的长江路还只是由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路上被车轮轧出深深浅浅的印子,有老合肥人回忆说,那时候的长江路窄到可以和路对面的住家搭根竿子晾衣服。到了50年代,长江路开始“脱胎换骨”,拓宽路面、浇铺沥青、铺设管道、设置交通岗亭,这条贯穿东西的道路成为了合肥市老城区第一条主干道,也是合肥最早浇铺沥青的道路。1955年,长江路正式启用“长江路”这一路名,在此之前,它还曾被叫过“中山路”。
到了90年代,长江路无疑是合肥车流量最大、最为繁荣的道路,由鼓楼商厦、商之都、百货大楼、乐普生等组成的四牌楼商圈应运而生,一条长江路,寄托着合肥人对潮流和生活的品质追求。约3000米长的道路,一时间风光无限。到了21世纪,随着其他道路商圈的发展,长江路开始不如往日繁荣,车流量越来越大,道路却还是那么狭窄,在“安徽第一路”的头衔下,长江路却逐渐难以名副其实,在发展的交叉口处,踌躇不前。那时的合肥也正在摸索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尝尽了家电制造业风口的甜头,合肥一度成为引领中国家电业的排头兵,但以后是“制造”还是“智造”?合肥面临着未来发展的选择,同样,长江路也面临着自己的选择:维持现状还是重振辉煌?
在“安徽第一路”的盛名之下,是合肥人对它的依赖和期待,长江路不得不重塑筋骨,再振辉煌。步入21世纪后,长江路开始重塑道路,不断拓宽路面,优化干线功能,原先的长江路被更名为“长江中路”。2017年,赶着合肥的大建设浪潮,长江路迎来了首次立体式交通格局:轨道交通2号线在长江路下奔腾。随后,长江路开始了大规模的“整容”,从道路、绿化、立面到夜景亮化,从高楼大厦的翻新到沿路历史文化建筑的修复,长江路焕发着新生。
如今,在长江路两旁,被收进合肥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中的长江饭店依然挺立,黄色的外墙面经过了几次粉刷,却盖不掉它历经沧桑后的泰然。60多年前,长江饭店开始营业,一度成为合肥人请客最有“排面”的地方,在住宿费还是8角一天的年代,长江饭店半年的收入就高达50万元。曾经坐落在长江路上的东风照相馆,如今虽因道路建设而迁址,但合肥人总会记得这间照相馆,里面留存着许多合肥人的青春容颜。
在2008年迁址之前,每有路人路过它,都会侧头被橱窗里的黑白长幅照片吸引。还有坐落于长江中路39号的安徽老省委大院,方方正正的苏式建筑风格,透露出它颇为传奇的历史。在20世纪初,这里还是合肥布商洪家兄弟的私人花园,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院沦为了日军庐州警备司令部,合肥光复后,这座院落又被桂系军阀、时任安徽省主席的李品仙据为私家公馆。直到新中国成立,这里才成为了安徽省委的驻地。
当然,长江路上的合肥记忆可不止这些,三孝口的新华书店、四牌楼的百货大楼、城隍庙的年货盛会……走完一趟长江路,几乎就能走完一遍合肥的成长史:久经风霜的历史建筑背后,是合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时尚弄潮的商圈里,是合肥兼容并蓄的包容力;拔地而起的摩登高楼,是合肥接轨国际的现代主张。
徽州大道秋末初冬时 千米“金道”成网红
如果提到长江路,那就不得不提徽州大道。徽州大道和长江路分踞南北东西,两条道路交叉,一个十字形把合肥揽入怀中。一条徽州大道的变迁,背后还折射出合肥家电业的潮起。
1955年,合肥市公布了首批28条重要道路的命名,“徽州大道”就此定下了前生,在当时被称作“徽州路”,这“徽州路”的名字一用就是40年。1994年,徽州路需要改造,但资金紧缺,合肥本土的家电制造企业美菱公司慷慨解囊,捐资修建徽州路,为了表彰美菱公司,合肥市将“徽州路”更名为“美菱大道”,并协议路名使用期限为10年。用企业的名字命名道路,此举放眼中国,都并不多见。
时光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合肥家电业破茧而出,合肥无线电厂率先打入国内家电业的头阵。80年代中后期,美菱、黄山、荣事达等家电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势头凶猛,频创佳绩。以“制造”先发制人,用“智造”后起直追,在家电业的引领下,合肥坐拥“家电之都”的美称,当仁不让。徽州大道的更名,虽看似只是改掉路牌上的寥寥数字,背后折射的却是合肥家电业十几年来的耕耘和突破,以及合肥对产业发展的爱惜和重视。
10年期满,“美菱大道”正式更名为“徽州大道”,那时合肥的大建设工程如火如荼,徽州大道雄赳赳地纵伸南北。如今徽州大道的南延工程北起淮河路,横跨杭埠河和罗埠河,南达庐江县,完成着合肥人临湖通江达海的期望。随着徽州大道南延的轨迹,庐江县的人文景观也将为它添色不少:亲朋好友可以前往巢湖南岸的栖凤州湿地春游野餐,还可以在葡萄园享受田园生活、在文化园体验三国民风……
离了这些或诗情画意、或古色古香、或自然烂漫的风景,光是在嘴边轻喃“徽州大道”这个名字,就已经叫人遐想连篇了:云雾、烟雨、青石板、粉墙、黛瓦、马头墙,能够被叫做“徽州大道”的路,一定也有着它的美丽之处。3月暖春,徽州大道上便栽满了火星花、百子莲、紫娇花、无尽夏绣球等各色花卉,色彩在花枝间绽放,似为道路打上五彩的蜡。秋末冬初,徽州大道北段无疑是合肥最具秋日气息的地点之一,一度成为合肥秋景的网红打卡地。大道两侧挺立着数百棵银杏树,秋风卷起,金叶落地,在初冬暖阳的抚慰下,一条“黄金大道”绵延千米,衬得车流都变得温柔许多。
环城路环老城融新城 四季有景各千秋
如果把合肥比作一位妙龄少女,那么环城路就好比是少女脖子上的一串水晶项链,晶莹剔透,泛着草绿色的光,在夏日里把少女的脸庞映衬得愈发俏丽。
有人说环城路是合肥最有特色和韵味的路,道路依着老城墙的脉络修建,走向就是围着合肥老城区绕了一个圈。走在环城路上,一面是自然的宁静,一面是城市的喧嚣,何曾想这里曾炮火连天,一墙之隔是生死一线?
70年前,合肥刚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已有600多年历史的老城残缺不堪。在城市建设的考量下,合肥决定拆除老城墙,就地建起环城马路。那时,老城墙的拆除对于许多合肥人而言,无疑是不舍的。有句俗语叫“铁打庐州城”,说的就是合肥的老城墙高大牢固。几经朝代兴替,老城墙不断被加固、加高,从最原始的矮土坯发展成坚固的城墙,为庐州城里的百姓抵挡着炮火刀枪。抗日战争时期,老城墙不仅为合肥人抵御了外敌,城墙厚实的墙体还成为了合肥人挖掘防空洞的地方。对于合肥人来说,老城墙的存在意味着踏实和安全,即使在战乱中饱受摧残,墙体早已不能再抵挡风霜,它却仍是合肥人心中的“守护墙”。
拆除城墙也是一件不易之事,一座经得起600多年风霜雨打的城墙,其地基之深、墙砖之严丝合缝可想而知。由于墙上的砖块被石灰和糯米汁制成的黏液黏在一起,拆除墙砖变得尤为费力。合肥人靠着铁锤和榔头等工具,用人力一下一下地敲打着,历时3年才把城墙拆除,环城路这才正式走上建设之路。
环城路四季有景,春有新芽,夏有芳,秋叶遍地,冬银装。路边的环城公园更是步步皆景,西山、银河、包河、环东、环西和环北六大景区各放异彩,穿城而过的护城河绿水悠悠。包河景区水面开阔,碧波荡漾在水中的浮庄四周,白墙倒映在绿水之中,仿佛一梦回到了古徽州。一路向西,便是银河景区。水光潋滟,浮岚暖翠,西首河坡上的“迎曦亭”呈三层跌落式徽派风格,成为了银河景区的点睛之笔。继续向西步行,西山景区林木茂密、花影缤纷;环西景区亭台楼绕、水光一色;环北景区毗邻南淝河,丛林野趣、田径幽折。环东景区古迹新生,作为合肥最早的公园——逍遥津里最不缺的就是人气。鲜衣怒马张辽像,惊心动魄飞骑桥,春风拂来百花放,环城抱旧融新城。
环城路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林荫街道,也不在于百艳芬芳,而在于它应时而生,兼容并包。环城路和长江路、徽州大道等道路纵横交错,融汇着四面八方的车流和人潮,把老城的地气和新城的朝气融为一体,怀抱着老城历经沧桑的不忘初心,迎接着新城蓄势待发后的天高海阔。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文 李福凯/摄
新闻推荐
4月23日,记者从安徽合肥庐江县公安局获悉,一潜逃30年的命案嫌疑犯,近日被该局刑侦大队办案民警于甘肃兰州抓获,这也是今年庐...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