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勇敢逆行代表委员彰显担当
□本报记者张青川
疫情发生以来,身为医务工作者,又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积极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义无反顾地勇敢“逆行”,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品质。
率领抗疫精英的医院院长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合肥市政协副主席、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合肥市滨湖医院院长戴夫恪尽职守,始终坚守在医院一线防控和救治岗位,第一时间动员医务工作者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医院成立了防控领导小组,戴夫担任组长,带领全院上下“抓住重点”开展工作,组建抗击疫情的三支“精英部队”: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级和中层干部核心示范队;主任级医师和护士组成的专家防控队伍;各科室协同合作的多学科队伍。
为了不让一个发热病人漏检,不让一个疑似病例失联,戴夫和同事们将发热预检、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作为三个重要阵地,严防死守,在发热预检和发热门诊建立登记直线联系,确保每一个病患都在医院得到诊治;筑起三道疫情防护网,对于有武汉接触史出现发热症状、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患者收治在新冠肺炎救治隔离病区;对于有武汉接触史且有发热症状,还未经核酸检测的疑似患者安置在留观病房;对于没有接触史、核酸检测为阴性但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在其居家医学观察期间,每日会安排医护人员统计患者情况,给予健康指导,及时汇总上报信息。
经过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奋战,2月1日下午,疫情防控阻击战传来“捷报”。安徽省第五例、合肥第二例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当患者走出隔离病区,戴夫带领医护人员为他献花,向他表示祝贺。看到患者脸上露出笑容,戴夫和他的同事们忘记了连日来的劳累,又投入到了防控斗争中。
逆行奔赴武汉的医疗组长
徐大林是合肥市人大代表、庐江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也是第五批安徽省驰援武汉抗疫医疗队队员。他曾先后抗击过“非典”、H1N1甲流、禽流感,具备临床专业和经验的双重优势。在国家召唤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逆行”,报名赴武汉支援战“疫”。
2月15日,徐大林随医疗队飞抵武汉。这批医疗队伍共有医生20人、护士80人,队员分别来自全省16个市。进入方舱医院后,作为医疗组组长,徐大林主动扛起了医疗组把关的重担,并给团队定下“零死亡、零感染、零回头、零投诉、零事故”的目标。方舱医院虽然收治的是确诊的轻症患者,但因为新冠肺炎是传染性极强的疫病,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需要达到最高级别。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后,全身热量由内向外蒸腾起来,不出几分钟,眼镜和护目镜朦胧一片水雾,看不清周围的环境。很多人还会感到缺氧、胸闷、心慌。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体力、精力消耗巨大。徐大林指导团队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医疗任务。
进舱的很多患者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感到焦虑,徐大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和队友们轮番上阵,同患者像亲人一样相处。对患者以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般的理解和安慰,让患者感受到慰藉和希望。“谢谢你们安徽人!”真诚的帮助、无私的奉献赢得了患者们的点赞。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徐大林和队友们鼻梁上已经出现了压疮,但来自患者的信任和鼓励让大家更加斗志昂扬。徐大林说:“作为人大代表、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冲锋在前、不惧危险,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指挥员兼战斗员的医学专家
疫情暴发之初,合肥市蜀山区人大代表,安徽省结核病防治所所长马冬春凭着职业的敏感,敏锐捕捉到了此次疫情的严峻态势。他未雨绸缪,带领相关科室对医院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为抗击疫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疫情当前,马冬春作为该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 “指挥员” “战斗员”,既当 又当 从发热门诊到隔离病区,再到物资库房,结核病防治所的每个角落都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作为一名医学专家,马冬春积极深入防疫一线,对每位发热留观病人的胸部CT片都亲自阅片,提出指导性意见。疫情暴发以来,马冬春全程无休与医护人员并肩战斗。
在疫情最紧张的2月上旬,马冬春在致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一封信中,要求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响应支援武汉的号召,经过层层选拔,该院最终选派了6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安徽省第一批、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发前,马冬春为医疗队成员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出征仪式,在鼓励他们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嘱咐他们做好自身防护,并为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防护物资。
在合肥市对各小区进行了封闭管理后,为响应政府号召,保障所内住户的健康安全,马冬春代表迅速组织相关科室对所内居民区封闭管理制定了相应的举措,在第一时间安排行政预防后勤应急小分队在居民区入口开展体温监测与进出人员登记工作,对所有车辆实施单进单出原则,隔断住宅区和病区的道路连接,为所内住户筑起了牢固的卫生防线。
新闻推荐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庐江县柯坦镇探索建立“建强红色服务队、当好乡村‘八大员’”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八大员...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