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粮政策给力 早稻面积回升
■本报记者冯长福
“我们采取直播的方式,4月初就陆续把早稻播下去了。 ”4月8日上午,庐江县南山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南山在田间忙着飞防封闭除草。
“在直播稻田,稻种播下三四天内,要用植保无人机把除草剂均匀洒到稻田,然后烤田15—20天。 ”周南山说,做好前期封闭除草,不仅减少人工成本,还可大幅度减少后期除草剂的使用量。
2015年成立的南山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庐江县柯坦镇陈埠社区,现有水稻面积6000多亩。 “近几年,合作社主要从事一季稻生产,有少量的稻虾综合种养,早稻种的较少,去年只有500多亩,今年政策好,合作社的早稻面积扩大到1200亩。”周南山介绍。
年初省农业农村厅发文要求,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宣城、池州等双季稻主产区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早稻播种面积250万亩左右,力争发展再生稻生产40万亩。
庐江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又是安徽省双季稻生产大县。
“今年县里整合稻谷补贴、水稻高质高效示范创建等各类粮食生产资金,打好政策组合拳,稳定早稻面积。 ”庐江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吴小文介绍,提高双季稻生产补贴标准,较一季稻补贴标准提高20%;鼓励规模种粮户稳定双季稻生产,对50亩以上规模双季稻生产者的早稻,按每亩100至150元发放补贴;扩大高质高效早稻示范,全县计划建设8至10个早稻高质高效生产示范片,较上年增加5至7个。农情调度显示,全县18个镇(园区)早稻计划种植面积52.7万亩,较上年增长1.93%。
据了解,合肥市2019年早稻面积、产量分别为51.7万亩和21.8万吨,占全市水稻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5%和9.3%,是合肥市一季重要粮食收成。
“今年我们确保早稻播种面积不少于52万亩,在再生稻适宜区大力推广再生稻种植,扩大‘一种两收’示范效益。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夏伦平表示,力争全市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规模化种植6万亩,周年二季每亩单产达850公斤以上,新增优质稻谷2万吨以上。
合肥市将再生稻生产纳入2020年稻谷补贴和市优质粮食绿色基地奖补范围,对集中连片发展再生稻达到200亩以上的,按实际验收面积给予每亩150元补助,每个申报主体奖补资金最多不超过20万元;50亩以上至200亩之间的,由所辖县(市)利用稻谷补贴结构调整资金优先扶持。
安庆市位于双季稻北缘地区,曾是安徽省双季稻种植大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大米市场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双季稻种植面积不断下滑。今年,该市一手抓种植结构调整,一手抓恢复早稻生产,全市掀起了早稻生产热潮。
为确保全市粮食总面积稳定在52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98万吨,安庆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双季稻优质高产示范片领导小组”,帮助种植户解决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等突出问题;各水稻主产县(市)出台了激励政策,对规模早稻种植户给予奖补。
“早稻固然有生长期短、病虫害发生少、上市早等优点,但相比中晚稻,早稻品质一般,不太好卖,也卖不上好价,效益就不高。必须出台具体务实的激励政策,鼓励农户尤其是种粮大户扩大早稻种植面积。 ”安庆市种植业管理局总农艺师陈再高介绍,宿松、望江、潜山、桐城、怀宁、太湖六县(市)政府陆续出台政策,对双季稻生产者,每亩给予100元补助;市政府拟从现代农业奖补资金中对种粮大户发展再生稻种植予以奖补。
据统计,截至目前,安庆市已落实千亩双季稻示范片3个,面积3000多亩;水稻主产区乡镇均建立了百亩以上早稻生产示范片,预计全市早稻种植面积同比增加4万亩以上。
“今年春种的重点任务是恢复双季稻生产,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扩大早稻面积。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张韪介绍,安徽省各地共整合了9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支持早稻生产,目前落实早稻面积超过250万亩,较上年有所增加。
在强化政策扶持的同时,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联手市县农技推广部门,加强科技指导与服务,示范推广多项涉及早稻生产的新技术新模式。合肥市成立了由省农科院、安农大和市县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再生稻推广技术指导组,抓好再生稻品种选择、后期管理、茬口衔接、风险控制等指导工作,引导再生稻健康发展。安庆市示范推广 “双季稻高产模式”、“再生稻高产模式”、“稻鸭共生、稻虾共作”等绿色生产模式,力促双季稻增产增收。
新闻推荐
坐落在巢湖之畔的庐江县同大镇马河村,历史久远,河塘遍布,农耕文化丰富。春日里,这里的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美景如春...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