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名作中的庐州传奇
○逍遥津公园一景 施维国 摄
○孔雀东南飞纪念祠堂
○相思林公园
○飞骑桥
○三国新城遗址
○“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塑像 施维国 摄
○逍遥津公园大门 施维国 摄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元素的长期沉淀和积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城市,是提升这个城市品位的集中体现;一个能够可持续长久发展的城市,是文化和经济和谐协调发展的完美统一。文化,尤其是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对于合肥而言,“文化兴城”的概念一直在更新和变化中。而事实上,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千年文脉从未断过,从这些和合肥有关的传世名作中便可窥见一斑。
孔雀东南飞今栖相思林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是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此文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刘兰芝和焦仲卿原本是对恩爱夫妻,因为焦母的百般阻挠和拆散,致使勤劳善良孝敬的刘兰芝被逼而死,随后因相思太甚,绝望无奈的焦仲卿也殉情自杀了,留下一段凄伤惋惜的婚姻悲剧。该诗如今读来仍令人不胜唏嘘。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时间为“汉末建安中”,发生地却有“潜山县说”和“庐江县说”。庐江郡汉朝始置,郡治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二十里。汉朝末年时迁往今安徽潜山县。三国庐江郡属于曹魏势力范围,郡治被迁往今安徽六安市北。晋朝时庐江郡治又迁往今安徽霍邱县西五十五里处。唐朝初年曾经一度废除庐江郡,但天宝元年又复名庐江郡,郡治就在合肥。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客居庐江郡治,有《庐江主人妇》为证:“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
如今,在合肥市庐江县汤池镇有一座相思林公园,园中还建造了一座“孔雀东南飞纪念祠堂”。里面的男女主人公塑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今人诉说着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传奇。
唐宋文学大家曾为庐州吟诗诵词
历史上,合肥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诸多文学“大咖”为其吟诗诵词,李白、王安石、苏轼等均作过与合肥有关的诗词。
“诗仙”李白曾多次作过与合肥有关的诗,安史之乱期间,李白送一位裴姓朋友赴庐州任长史职,作诗《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去割辞亲恋,行忧报国心。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裴大泽,河东裴氏。“五月披裘”的典故则寄意志高行洁。
《寄上吴王三首》是李白来合肥赠予吴王李祗的干谒诗。天宝九年,李白到庐江(今合肥庐江县)谒见庐江郡守吴王李祗。李白在吴王府邸与吴王相处甚密,共宴同酌,观赏歌姬表演,主宾欢悦。第三首因有转韵,疑为古风体。
其一
淮王爱八公,携手绿云中。
小子忝枝叶,亦攀丹桂丛。
谬以词赋重,而将枚马同。
何日背淮水?东之观上风。
其二
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
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
其三
英明庐江守,声誉广平籍。
洒扫黄金台,招邀青云客。
客曾与天通,出入清禁中。
襄王怜宋玉,愿入兰台宫。
李白在谒见庐江郡守吴王李祗时相处甚欢,与吴王一起为当地一名杜姓秀才送行,作《同吴王送杜秀才赴举入京》。此诗虽为应时挥毫之作,却留下了“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这样的佳句,清爽秀丽、浑然天成。
秀才何翩翩?王许回也贤。
暂别庐江守,将游京兆天。
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
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
北宋的王安石曾被贬至舒州,赴任途中,受李公麟邀请游东汤池,品香茗,泡温泉,遂题诗《汤坑泉》:
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
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
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
更忆骊山下,敞然雪蒲塍。
“汤坑泉”就是今天的汤池温泉,在庐江县汤池镇境内。丁汝昌亦曾题诗云:“青川水常流,骑马去闲闲。温泉如有意,暮雀相与还。名城藏古刹,落日满秋山。待到还乡日,归此且闭关。”
苏轼也曾在老友赴任庐州时,作《孙莘老移庐州》寄别:
炉锤一手赋形殊,造物无心敢望渠。
我本疏顽固当尔,子犹沦落况其余。
龚黄侧畔难言政,罗赵前头且眩书。
惟有阳关一杯酒,殷勤重唱赠离居。
孙觉(1028-1090年),号莘老,高邮人,历任湖州、庐州、润州、苏州等地方官,苏轼好友,关系密切。两人皆因与王安石政见分歧而受排挤,时运不济,仕途受阻,但不忘苦中作乐,相互戏谑。熙宁六年(1073年)三月,孙觉赴任庐州,赠诗,苏轼次韵寄别。然孙觉原作已佚。
《三国演义》赞绝“逍遥津”
在合肥尤其是老城区,有关三国文化的历史遗迹俯拾即是,曾经的三国烽烟、刀光剑影,有的载入史册典籍,有的在民间广为流传。三国文化,让合肥这座正逐梦于“创新之都”的现代化都市,平添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描述的就是发生在合肥的三国故事。
合肥,因其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自古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尤其三国时期,合肥处于南北水陆交通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曹魏与吴、蜀的南北对抗之所在。合肥地区的三国历史始于何时?根据《合肥通史》记载,这个历史阶段“大体自袁术向江淮扩张,到曹氏、孙氏相继崛起、争夺江淮”,从而“合肥被置于军阀混战和魏吴激烈争夺的过程中”,时间大致从189-280年,历时近百年。
老合肥人大多都有“逍遥津”情结,而逍遥津公园就曾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逍遥津,在三国时代是淝水边上的一个津渡,也就是船码头。三国时期,曹魏与孙吴对峙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争夺合肥,鏖战32载,发动5次大规模战役。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就在逍遥津畔。
东汉建安二十年,曹操兴师西征,孙权趁此合肥空虚之际亲率十万精兵,企图一举攻占合肥。大将张辽面对强敌压境,临危不惧,率八百精锐逆袭孙权,化解了合肥之围。随后,又直接击溃了孙权、吕蒙、甘宁、凌统、蒋钦等断后的军队,差一点生擒孙权。张辽因此战功累累、名震天下。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被世人称奇的“八百破十万”的辉煌战役,也是三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不仅成就了张辽威震四海的英名,也是合肥作为史上军事重地的有力佐证。因此,与生俱来就带上了浓厚的“三国”味道的逍遥津公园成为合肥今天展现三国文化的“主战场”之一,这也是今天公园里存有张辽像、渡津桥等一系列三国文化景点的原因所在。
公园内还有一座飞骑桥,据《三国演义》中描述,当年孙权落败,仓皇纵马逃至一座小桥边,而桥板已被拆除。孙权一看惊慌失措,恰好手下牙将谷利赶到,叫孙权将马后退几尺,然后在马背上猛击一鞭,孙权坐骑飞跃过小桥,脱离了险境,故有诗云:“的卢当日跳檀溪,又见吴侯败合肥,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后人便称这座桥为飞骑桥。这也是“张辽威震逍遥津”故事的由来。
随着历史的演变,逍遥津几经更迭。唐朝,逍遥津在合肥城北门外。宋代,淮西路将领郭振筑“斗梁城”,逍遥津被囊括入城中。明朝万历年间,逍遥津一带土地归合肥窦家所有。清康熙年间,逍遥津易手至合肥一王姓儒生手中。光绪十八年,逍遥津产权又归属龚家。几经风雨,几经更迭,四季流转,逍遥依旧。如今的逍遥津,是合肥十景之一,也是合肥市开园时间最长、历史最悠久的景区,已成为合肥著名的文化地标,承载了几代合肥人的记忆。
在逍遥津公园周边,有关于三国文化的历史遗存比比皆是,如不远处的杏花公园内有藏舟浦与筝笛浦,即是三国时代两个著名遗址。藏舟浦相传是曹魏船只和水军藏身伏兵之处,筝笛浦是曹操与歌女荡舟听乐之地。逍遥津南侧步行街上,有一处明教寺,原址是三国时期曹操所筑的教弩台,据史料记载,曹操曾先后4次来到合肥,亲自指挥对东吴的作战,其间筑高台教练强弩手,以提高战斗力。此外,老城区还有迴龙桥、斛兵塘、操兵巷等等,尽管有的遗址已难以寻觅,但地名却刻下了三国文化的烙印。
张辽逍遥津一战,威震四方,让合肥闻名遐迩,也在一千多年后,使得“逍遥津”成为合肥三国文化遗存最典型和最负盛名之地。然而若论三国战事及文物遗存保留最完整之处,在合肥,非“三国新城”莫属。
三国新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安徽省乃至全国保存较好、极具史学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的三国文化遗产。历经近1800年的风雨剥蚀、沧桑巨变,依然能清晰地看到这座三国时期军事城堡的风貌。如今的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就是在三国新城遗址的基础上建成的,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感受三国豪迈。
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占地530亩,周边租地绿化近千亩。公园南临淝水(古施水)故道,西邻鸡鸣山、将军岭,东距合淮公路7公里。园内主要景点有新城文物陈列馆、金虎台、聚贤堂、满宠草堂、征东门、东侧门遗址、西侧门遗址、练兵指挥台、兵器铸造窑址、饮马池、时光隧道等。
据《三国志》记载:魏国征东将军满宠两次上疏魏明帝曹睿,建议在合肥西三十里建立新城屯兵以抗孙吴。新城建成后,孙吴水军由巢湖到达合肥城下,还要再陆行三十里,才能抵达合肥新城。这样,孙吴的水军优势不能发挥,军需补充更加困难,使曹魏方面获得很多战机。而曹魏可以沿瓦埠水系直通寿春,水上运输方便,有利于提高战斗力。合肥新城于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建成,孙吴曾于公元233年、234年、253年等多次围攻,均兵败而归。
直至公元280年,东吴暴君孙皓被晋军所俘,宣告三国时代结束,合肥新城这座军事城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根据《合肥通史》记载,上世纪80年代起,各级文物及考古部门对新城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察和发掘,发掘出了3座城门,大量的陶瓷、铁器、铜器,多达2000多件的铁镞、礌石等武器,“种种迹象表明三国新城的用途均与军事相关。”据历史文献记载,合肥新城通常情况屯兵人数为3000—4000人,最多时有步兵、水兵、骑兵计6000人。《合肥通史》评价说:“建设新城的防守思路是正确的,符合合肥地区驻防的实际情况,体现了合肥守军统帅满宠的军事战略智慧,这就是充分利用魏军陆地作战的优势,逼迫吴军远离江湖,制约吴军水上作战的优势,以我之长制彼之短,从而取得军事斗争的胜利。”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体温36.2℃,有工作牌,领口罩后可以填表进入工地。”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施工现场,工人们依次做好防疫措施...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