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心之志 谋幸福之实 庐江以实际行动诠释忠诚担当
脚力向下,倾听民之心声;迎难而上,增强奋斗之志;避虚就实,促进实干担当……庐江县在当前开展的主题教育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将广大党员干部凝结成绳的力量。
家门口的“幸福井”没有因干旱而枯竭、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滑出了“中国轮滑运动示范学校”、乡村脱贫路上盛开着“五朵金花”,庐江的党员先锋们用“初心”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用实在的服务换取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故事1:
家门口的“幸福井”源源不断
四十年难遇的反常气象让整个江淮大地都在等雨,庐江也不例外。听天命不如尽人事,一场奋战前线保供水的“战役”已经打响。
总库容895万立方米的果园山水库是庐城及周边6个镇20多万人的“大水缸”,持续干旱无雨加上舒庐干渠舒城段泉水堰渡槽工程紧张施工,入冬后的果园山水库“余粮”也不多了。
面对每天8万多方的用水量,庐江及时启动了六级提水抗旱预案,从巢湖引水倒灌“大水缸”。从合肥调来的9台水泵运达,庐江县防汛抗旱队长曾勋武带领全体队员连夜卸车,十余天苦战换来水泵合闸顺利出水。巢湖水逆流62公里,提升42米,正以每小时7200立方米的流量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果园山水库。
果园山水库日渐充盈,百姓家门口的水井也“源源不断”。
12月6日,一大早,庐江县乐桥镇鳌山村小邹庄村民组村民章祖林,挑着一担水桶,来到村头的水井旁,拧开水龙头,清冽的井水流入桶里,他高兴地说:“今年虽然大旱,山区严重缺水,可是政府出钱给我们打了抗旱井,用水很方便,大家都说这是一口‘幸福井’,水质又清又甜。”
小邹庄村民组地处丘陵山区,连上岗了30多年的当家塘也干涸见底。为此,镇村干部组织人员开辟新水源,采取人工打井和机械打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家家户户放心用水。目前,新建的5口应急抗旱井已投入使用。
“每口井深80米左右,每天出水量5吨,能解决50户农户的吃水问题。”鳌山村党委书记张玉龙说,“不用人工提水,全部安装了提水泵,一合开关,水就提到储水罐里,村民只要拧开水龙头放水就行了,方便了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们。”截至目前,该县317口应急抗旱井正在陆续建设中,县财政按照决算审计价的60%给予奖补,不足部分由镇村自筹解决。
抗旱补水并非单兵作战,庐江上下已形成了引水入库“一盘棋”的思想。
七桥水库总库容860万方,9月上旬水库可用库容不足20万方,一度只能维持周边居民半个月的饮水。在此情况下,疏通连接舒庐干渠水系的桂七支渠刻不容缓——全县上下齐心聚力,13台挖机24小时歇人不歇机连轴转,拆除过路涵等阻水建筑;开启庐城镇城南电灌站,通过电灌站提巢湖水入庐南分干渠再通过桂七支渠为七桥水库补水。
庐江县抓实全县抗旱减灾各项工作,尤其把力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摆在首位,扎实做好蓄水保水、水源调度等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干旱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如今,已经贯通了渠道100多公里,连接水库15座、当家塘500多口,汩汩清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向千家万户。
故事2:
乡村小学滑出了“中国示范学校”
冬日暖阳,当你走进罗河镇中心小学时,一群正在上轮滑课的学生成为校园内的风景线。在老师的指引下,孩子们踏着轮滑,飞驰在操场上,脸上洋溢着自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所偏远乡村小学居然是“中国轮滑运动示范学校”,是20家示范学校里唯一一所乡村小学。
一所乡村学校为何如此重视轮滑运动,这背后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轮滑风靡城市,留守儿童寒暑假到城里务工的父母身边,看到城里孩子穿着轮滑鞋风驰电掣,非常羡慕。”罗河镇中心小学体育老师收到了一个特殊的请求:能不能在学校上轮滑课?
学生们怯生生的询问让体育老师动了恻隐之心,他立刻向校方反映。“学校非常重视,在校内搞了一个问卷,结果70%的孩子想参与。”于是,罗河中心小学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邀请专业轮滑教练来校上课。“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比赛中拿回来的奖项也越来越多。”
“这其实是一种教育公平,农村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轮滑,想学的话只能去县城,一年光学费就近万元,一般家庭是舍不得的。现在家门口就能学,还有机会去合肥甚至北京参加比赛,不仅锻炼了身体,通过参加比赛赢得信心,更重要的是走出乡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谈及此处,罗河镇中心小学校长许林森感慨万千。“一堂轮滑课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换来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和笑容。”
如果说推广新兴体育运动是在有限条件内把教育公平做到极致,“陪学生回家走一趟”则是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做到极致。
在庐江的乡村道路和沟塘渠坝旁,班主任老师带着一队队孩子不时驻足,提醒哪里有交通安全隐患、哪里易发生溺水。这不是一堂户外课,而是庐江在全县农村学校推行的“陪学生回家走一趟”。“尽管老师们在课堂一再提醒,但孩子们并不当回事,于是我们要求老师陪孩子回家走一趟,然后在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和溺水的地方停下来,现场重点提醒。” 庐江县教体局副局长朱德波介绍,全县有将近14万农村中小学生,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到极致是对每个孩子和农村家庭的负责。
用小财政扛起了大教育,庐江使出了“浑身解数”——放宽编制、加大招聘力度、政策和福利待遇倾斜、农村青年教师安居乐教工程,从而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在有限条件内把教育均衡做到极致、把对留守孩子的关爱做到极致,让年幼的心灵保持纯净自信;建立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的机制、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在现有财政空间内千方百计腾挪以保障教育投入……
故事3
乡村脱贫路上盛开着“五朵金花”
说起盛桥扶贫的“五朵金花”,辖区村庄几乎无人不识。五个九零后的姑娘相聚在农村扶贫的岗位上,没有穿过高跟鞋、没有时尚的服饰和精致的妆容,她们从选择走上乡村扶贫这条路开始便选择了奔波和忙碌。
五朵金花中,90年出生的夏凤琴是“老大”,也是乡村扶贫的“老资格”。今年年初,夏凤琴带着大家走访贫困户时,意外发现其中一家贫困户的女儿出现了厌学的情绪。这家男主人叫张顺水,妻子因为精神疾病常年无法工作,女儿才刚刚上初一。“开学不到一周,孩子就不愿意去上学了。”发现这个情况后,夏凤琴将已经怀孕的苏莉安置在办公室内处理文档,自己与赵春晖、高燕、高小丽兵分两组进行劝学。
一边和家长了解情况,一边开导孩子,为此夏凤琴还想办法邀请了学校老师、心理专家对孩子进行疏导。“没有效果,孩子已经出现了封闭状态,自己把自己锁在屋里。”在心理专家的建议下,“五朵金花”又将孩子带到了合肥检查,“最终发现孩子没有精神疾病,只是走不出母亲疾病的阴影。”前后忙活了半年多时间,在五朵金花的合力下,厌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学校。
同为九零后,五朵金花之间也有自己的昵称——夏凤琴是矢志不渝玫瑰花、高小丽是孜孜不倦丁香花、苏莉是甘于奉献马蹄莲、高燕是积极进取太阳花、赵春晖是坚韧无私君子兰。“这些昵称是我们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工作岗位取的,大家都觉得非常符合。”最好的年华扎根在乡村,对于这个选择五朵金花是否也曾后悔?面对这个问题,她们的答案却是:不后悔。“因为我是一名党员,对党忠诚,积极工作就是我的初心。扶贫工作是全党的一项攻坚任务,我只想为党员的那份荣光增色。”
脚下有泥,心中有百姓。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她们走遍了盛桥的每个村庄,谋划脱贫之计;深入到贫困户,访民情送温暖讲政策;工作“5+2”、“白+黑”,兢兢业业帮助贫困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变成现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8日下午,由市文旅局主办的合肥市第四届“乡音乡情”民营文艺院团优秀节目巡演举办庐江专场。当天,来自...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