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金“拷问”亲情 调解员巧解心结 庐江县司法局汤池司法所所长刘劲松 群众信赖欢迎的解忧人
在庐江县汤池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纠纷,找‘刘调解’。”群众碰上“解不开的疙瘩”、遇到无厘头的“冤家”,都乐意找这位“和事佬”来解决。他就是优秀人民调解员、庐江县司法局汤池司法所所长刘劲松。1995年,刘劲松加入司法行政队伍,一干就是24年。他甘做百姓解忧人,常深入田间地头调解纠纷、宣传法律,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最近五年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80余万元。
“调解新手”成为“能手”
初任人民调解员,刘劲松为尽快进入角色,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研究矛盾起因,潜心探索调解技巧,很快从一名“调解新手”成长为“调解能手”。“做事只要用心做,就没有做不到、做不好的。”这句话,是刘劲松的口头禅。
工作实践中,刘劲松通过与村党总支书记、驻村律师建立工作联系制度,不定期对各村(居)拟重大决策事项开展事前法律咨询服务,提高村(居)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可行性,从源头上消除矛盾。
刘劲松不但自己参与调解,还通过“拜师傅”和“带徒弟”的方式搭建镇村调解网格体系,选聘德高望重的“五老”成立个人调解室53个,培训所在镇的村级人民调解员62名,通过12个村级人民调解微信群及时掌握矛盾纠纷苗头倾向,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亲情为纽带婆媳重归于好
2015年10月,缪某在外打工不幸遭遇车祸死亡,其家人领取了21万余元的赔偿款。因赔偿款分配问题,儿媳一纸诉状将婆婆告到法院。刘劲松得知,已故的缪某是家中独子,其母亲怕儿媳改嫁后孙子没人疼,所以不愿将钱交出来,与儿媳产生矛盾。此后,刘劲松邀请审判法官等共同调解。通过努力,婆、媳达成协议,均放弃各自应分得的赔偿款份额,转归小孩所有,婆媳共同确定在所在街道购一套价值20万元左右住房归小孩所有,产权人登记为小孩名字。儿媳同意小孩先由婆婆代抚养,儿媳按期给付抚养费。没打官司,一场媳妇纠纷通过小孩这个亲情纽带得到化解。
据悉,事后该事件中的儿媳外出打工,还经常回来看小孩,对老人也一如既往地孝敬。见到儿媳的所作所为,此前有想法的婆婆也改变了想法。同意孙子随儿媳生活,婆媳再次来到司法所,变更了孩子的抚养关系。一场因亲情产生的矛盾纠纷在亲情的感化下得以成功地化解。
要把小矛盾在基层化解
谈到工作,刘劲松坦言:“我的工作就是将小矛盾化解在基层。群众的事在旁人看来或许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若不第一时间解决,小矛盾积多了也会酿成大祸,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和伤害。”
村里有人遇到车祸,刘劲松帮忙送医院,并帮忙调解赔偿事宜;有妯娌婆媳闹矛盾,他会花上一天半天时间给她们讲解法律知识……刘劲松说:“乡亲们用得上我,就是看得起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刘劲松依法公正调解,不怕麻烦、不畏困难,宛如家人般的细语深情得到群众的认可。2017年担任汤池司法所所长,但凡出现邻里矛盾、家庭纠纷,村民还是会主动找到这位“亲民”所长去评理释法,甚至一些外地群众遇到难题,也会向他寻求帮助。
由于基层工作扎实,刘劲松先后获得“庐江县优秀法制辅导员”、“庐江县综治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合肥市司法行政工作表现突出个人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刘劲松这样描述自己的角色:我既要做政府的代言人,又要做群众的贴心人。联结党群两端,肩上扛着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许家权 文/摄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庐江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多举措创建文明、和谐、优质的窗口服务。该中心建成1000平米的公共就业服务大厅,打造...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