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迈出“加速度” 庐江奏响工业高质量发展强音

合肥晚报 2019-09-20 02:47 大字

○庐江城区图

○德科电气发电机闯出国际大市场

○新能源电池生产国际领先

9月的合肥迎来了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城市“南部副中心”庐江也不曾松懈,一个年产值15亿的项目顺利落地扎根。

从1978年仅有的200家国有和集体经济企业,到如今制造企业超过千家;国有、集体经济企业通过改制焕发出新的生机,良好的营商环境也吸引了无数高新技术企业来“后花园”里安家,一个个工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发展工业,庐江并无先天优势。唱响“制造兴县”主题曲的过程中,庐江借力合肥跻身“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机遇,一路创新奋进,一路收获前行,谱写出一曲工业强县之歌。

创新改革焕发新生机老企业深耕掌握行业“话语权”

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原“安徽省活塞厂”,变身发展成为驰骋活塞行业的小巨人企业,恒泰动力用了15年。2019年5月,工信部对第一批24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进行了公示,位于庐江的恒泰动力名列其中,成为入围该名单的合肥“四小龙”之一——它不仅把汽车活塞工艺做到了极致,还将小马力风冷柴油机活塞产品制造产能“做到”世界单个工厂首位。

恒泰动力的故事得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当时合肥工业因56家上海企业内迁而有了起色,数十公里之外的庐江工业才刚刚起步,县域内200余家国有和集体经济企业正积极吸取“养分”茁壮成长。改革春风一夜吹来,传统的国有、集体经济企业在市场的压力下纷纷退出舞台,安徽省活塞厂却借力改制焕发出新的生机。

走进安徽省恒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车间,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全神贯注地忙碌着,熔铸、热处理、精加工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一是靠自身的科研力量,二是与大中院校合作,三是引进国际一流专家,始终站在产品的最前沿,与‘巨人’同行。”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过去以农机等低端产品为主,2008年开始储备,2009年进军新产品,2011年二次创新,涉足多缸机、道路工程机械。

有实力,才有创造。国内极少数能够全面生产各种汽车活塞、工程机械活塞、农用机械活塞、船机活塞、风冷活塞的专业化企业,恒泰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它能够入选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原因。记者了解到,恒泰动力的营销“朋友圈”已经覆盖了全国,玉柴股份、云内动力、一汽集团、奇瑞汽车、全柴动力、常柴股份、常发集团、开普机械等多家知名主机厂都是恒泰的“小伙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扎根在庐江的小巨人企业一度将小马力风冷柴油机活塞产品制造产能“做到”世界单个工厂首位。

恒泰动力只是庐江传统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初期,庐江县工业主要由食品加工业、矿业、机械制造业、轻纺业等组成。“十三五”以来,庐江县围绕矿业及其深加工、机械制造及汽配、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重大项目,积极延长产业链,引导矿山采掘向冶金、制造业转型,汽配向整车制造转型。

筑巢引凤创建高平台庐江开启跨越发展新格局

“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的庐江将“一区多园”作为经济建设、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未来可期。今年,庐江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工业发展的剑锚,从空间布局、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入手再次按下工业发展的“快进键”。

其中,庐江高新区将西拓,打响人才战略第一枪,加速国轩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星源材质二期等项目建设,从而打造新材料产业园。大地熊、万磁项目“扎根”万山工业园多年,这个庐江工业园区“老大哥”也将升级改造力争成为“中国新磁都”。与此同时,同大工业园将“携手”台创园形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着手编制融合发展规划,启动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探索与江淮、长安等汽车集团战略合作,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供应巢”。

数据是成绩最好的证明。

——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6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6%,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一季度加快1.4和1.0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国家(6.3%)、省(8.0%)、市(8.1%)2.3、0.6和0.5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实现增加值18.2亿元、58.0亿元和85.4亿元,分别增长4.3%、13.5%和4.4%。

佳巢已筑,静待雏鸟。为了让更多的好企业在庐江“安家”,庐江正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创造最优营商环境。县财政部门已全面清理涉企收费项目和标准,实行涉企收费清单目录动态管理,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县经信委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县金融部门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

回顾既往,成就巨大、殊为不易;展望未来,前程似锦、更加辉煌。

庐江将继续以“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品牌引领、绿色发展”为主线,坚持走“矿业+先进制造业+大城市转移(配套)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发展之路,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来提升庐江县工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招商引资注入新血液

新项目安家引领工业“发展舵”

提及动力电池行业,很多人会想到宁德时代、比亚迪,事实上已有不少国内电池企业飞速崛起,走出国门,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轩高科庐江公司的生产线上,电池材料正在被机器人手臂一一放置。

落户庐江的这条“全极耳圆柱电芯生产线”在国际上是第二条,技术领先。2017年,国轩新能源(庐江)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庐江高新区。从签约到投产,国轩电池用187天创造最快落户速度,仍然被业界作为大项目招商的典范。如今,日产10万只IFR32131圆柱电芯生产线和100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PACK生产线已经投产。目前,这里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配套北汽、江淮、南京金龙、众泰等品牌电动车,光是今年就已签订单数万套。

在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的引进上,庐江“从未松懈”。

与国轩“相隔”不远的另一条生产线上,动力锂电池专业隔膜在火热的生产制造中。合肥星源是一家打破国外湿法技术垄断的企业,自主研发设计,总投资30亿元建立起湿法隔膜线6条,陶瓷涂覆线12条,设计产能50000万平/年隔膜。作为安徽省内锂电池隔膜行业领军企业,星源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产值、产能、市场份额均居省内隔膜行业首位。“目前,合肥星源产品已销往华中、华东地区,并辐射韩国、日本、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

除此之外,神皖能源公司也“看中”了庐江,神皖合肥庐江电厂新建项目工程已投产。该项目一期工程为目前国际最先进的“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低排放”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作为神皖能源公司在安徽省的首个新建电源项目,庐江电厂建成后将每年向皖中电网输送66亿千瓦时电量,合肥市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将从这里送出,将有效缓解皖中地区电网电力亏缺问题,并为合肥市全面推动庐南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优质可靠、廉价绿色的电力和热源支撑。

翻开去年新引进项目签约表,高潮迭起将成为庐江工业发展的“主题词”。

2018年4月7日,庐江县政府与浙江桐昆控股集团、上海宝钢气体公司正式签约总投资约110亿元、年产1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2018年12月4日,中粮在安徽投资的第一个小麦加工项目中粮粮谷·双福粮油并购签约仪式在庐江县高新区管委会举行;2018年12月26日,安徽微特电机科技有限公司年产760万台电机设备项目举行奠基仪式……除此之外,国轩、星源、中驰等项目也已进驻庐江。

致力于打造“工业强县”的庐江已成为一块磁石,大项目纷至沓来。全年共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协议投资额192.8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11个。

中共庐江县委宣传部策划周跃东 吴建中/摄乐天茵子/文

新闻推荐

安徽省家庭农场总数达10.5万家,居全国第一 壮大现代农业“领头羊”

“合纵连横”,有力整合上下游资源时近白露,秋粮丰收在望。“刚联系好无人机飞防队,明天搞最后一次病虫害防治,主要防稻曲病。...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