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文庙 那文翁与那石室

西南商报 2019-08-16 16:07 大字

那文庙

那文翁与那石室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成都的文庙街是指所处成都府文庙之方位而冠名的文庙前街、文庙后街和文庙西街。而提起文庙,就会想到文翁,想到夏日蓝校服的四中学子,想到秋季银杏满地的石室校园,想到冬天暖烘烘的贺记蛋烘糕……

再回顾远一点,当年成都的世家大族以“南唐北李”最为著名,城北李家即巴金先生在正通顺街的老家,而文庙后街高门大院的公馆内,住着“南唐”著名学者唐振常先生一家。唐振常先生的祖父是光绪年间进士,当过知县,以学养深厚而知名,状元骆成骧和著名学者赵熙都是其得意门生。

除此之外,清代聋道人的三迟楼也曾在此处,近代大画家齐白石也寓居于此。

更远一点,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石室中学。文翁石室,虽叫“石室”,却不代表这是一所石头洞里的中学——数年前,网络社交平台上,一项关于为贫困学子献爱心的活动主办方就曾犯过这样的误解。

古代图书多写在竹简或缣帛之上,串编成册或卷。为了防火,书库多为石头房子。公元前141年前后,汉景帝刘启任命安徽庐江人文党翁(简称文翁)为蜀郡守。这时的中国,号称文景之治,国富民殷。文翁鉴于蜀地文化不够普及,便选了一些青年,亲自为其开课讲经,建筑石室藏书。这个地点称为石室书院。来学习的人增多后,文翁又选成绩好的到都城长安深造,学完归来在书院任教。由于文翁提倡办学,西蜀文风大盛,出了不少人才。到汉武帝刘彻时,就下令全国仿效文翁,普建官学。

从成都街巷志看,文庙街可谓是一块文化教育的风水宝地。

文庙西街80号民居于2009年被成都市政府公布为优秀近现代建筑。原街曾有江渎庙、九曲祠、昭忠祠、骆公祠等建筑旧址,今皆不复存在。2003年文庙西街发掘出土一批战国时期的文物,现藏于成都市博物馆。

文庙前街石室中学西侧的一条石室巷,因文翁石室在其巷东而得名。石室巷原名何公巷,是为了纪念明末居住并埋葬在这里的成都府学教授何成大。这曾是一条唯一能将三条文庙街连结起来的小巷,长约200余米,宽不足7米,两侧多是土围墙,墙顶常有野草或一些树苗之类的东西杂生其间。2007年石室中学扩建,石室巷被拆除。

“蛋烘糕就是成都发明的,全国小吃中独一无二。”曾有人盛赞道。那么,蛋烘糕是在成都哪里发祥的呢?还是文庙前街。如今成都蛋烘糕最为出名的一家莫过于“贺记”,“贺记蛋烘糕”是四中学子上晚自习前最爱的零食。约莫七八年前,贺师傅还推着车车在四中大门口一角叫卖,现如今,贺师傅不仅带着儿子盘下了四中门口的铺面,还开了分店。毕了业,走过路过也常常“脚步自己就动了”一般,拐到贺记去买三个蛋烘糕尝尝熟悉的味道。

新闻推荐

父女戏水被困

晨报讯一名不会游泳的父亲带着3岁幼女前往野外的池塘戏水,不料闯入深水区,两人被困水中不敢动弹。好在被路人及时发现...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