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出致富路,共圆小康梦

安徽日报 2019-02-06 07:18 大字

春节前夕,空气中的年味越来越浓。

沿着庐江县庐城镇新桥村头的小路走了一会儿,记者就看到了刘义兴家的菌菇大棚。

掀开大棚的门帘,只见一袋袋菌菇包码放得整整齐齐,有的已经长出了一丛丛平菇。“现在平菇售价4元一斤,我家每天能采100多斤,效益不错。赚了钱就给闺女小子买新衣、新鞋!”瘦削精干的刘义兴脸上露出笑容。

48岁的刘义兴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09年前后,原本在外地卖卤菜的刘义兴和妻子相继患了胃癌。手术过后,两人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家中经济也捉襟见肘,“吃上了低保”。2017年,在庐江县食用菌协会的帮扶下,刘义兴开始种植菌菇。当年,仅卖菌菇这一项,刘义兴夫妇就挣了1.5万元。再加上各项扶贫政策支持,刘义兴成功脱贫,成了庐江县的“脱贫之星”。

“天气暖和时,采下的平菇要及时保鲜,必须建个冷库。”刘义兴一边说,一边打开冷库的门给记者看,“这个冷库有20多立方米。供电部门来接电时,还给我免了2000元的安装费。”

看完冷库,刘义兴拉着记者来到堂屋,打开一本《扶贫手册》:“脱贫不脱政策,这些好政策我们还在享受呢。”记者随意翻阅,只见手册上写着:2018年9月30日,村长发放了产业扶贫综合补助资金3000元;2018年12月30日,第四季度家庭签约医生张军上门开展健康服务……“什么时候享受了什么扶贫政策,这个本子上都记得清清楚楚。”一旁的庐江县庐城镇副镇长王盛松说。

如今,刘家的菌菇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建起了5个菌菇大棚。2018年,刘义兴卖平菇挣了3万元,比前一年翻了一番。种植面积扩大了,需要更多人手,刘义兴的带动作用也显现出来。

每年九十月份是刘义兴最忙的时候,要把买来的原料配成菌菇包,工序十分复杂。夫妻俩忙不过来,就在村里雇上四五个人,其中就有贫困户祁海梅。

“她来我家大棚帮忙,每天报酬大约是五六十元。”刘义兴说,“我的日子好过了,还要带动大家一起脱贫奔富路。”

新闻推荐

平安春运交警同行

1月21日,庐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县飞雁客运公司中心站举办“平安春运交警同行”启动仪式。当天,庐江交警启动1个市级春运服...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