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大学生养“地龙”土里刨“金”

合肥日报 2018-07-23 03:28 大字

7月18日,记者来到长丰县造甲乡六方村,一片树林下,一条条地垄显现。“这是牛粪和泥土混合物堆起的地垄,非常适宜蚯蚓生长。”看到有人来访,地垄的主人侯振林、陈基满头大汗地赶了过来。“天太热,‘小家伙\’们都钻到地垄深处‘乘凉\’呢。”

戴眼镜的侯振林是河南省商丘市人,2012年于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毕业;陈基是本市庐江县人,2012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两人都是1988年出生,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2017年前,两人在广东一家水产品饲料公司相遇,同龄人,共同的想法,他们有了同一个梦想。当年4月,通过多方打听走访,他们决定来到造甲乡养殖“地龙”。

“造甲乡有宋岗、陈刘两个奶牛场,牛粪是蚯蚓最好的饵料。”侯振林和陈基说干就干,首期每人投资3万元,在六方村以每亩200元地价,租20亩林地,开始林下养殖。

创业伊始,两人在树林边盖了两间简易板房。没有水,就去邻村提;没有电,买来发电机。记者看到,两间低矮板房只有十几平方米,住着3个人,床是双层架子床。“万事开头难,创业虽艰辛,但我们年轻,能吃苦。”侯振林、陈基两人怀揣奋斗梦想,对目前的生活环境很释然。

“蚯蚓繁殖周期短,27天就能产出2倍数量,一次引种就能循环繁殖使用。”侯振林介绍,蚯蚓消化系统能分泌多种酶,可把吃进去的有机废弃物迅速分解,转化成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蚯蚓粪是很好的有机肥。侯振林说,蚯蚓浑身都是宝,不仅可作为鱼饵销往花鸟鱼虫市场,经过晾晒磨碎后还能入药,中医称为“地龙”,可通经活血。

养殖蚯蚓不仅节省空间、绿色环保,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蚯蚓目前每斤价格在8~9元,蚯蚓粪有机肥每斤0.5元。”侯振林算了一笔经济账,基地前后投资近20万元,目前正在成本回收阶段。

一年多艰辛创业历程,侯振林和陈基收获满满。“这台蚯蚓收获机是我的发明专利。”侯振林指着一个用丝网制成的漏斗形旋转机说,相关资料已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阶段,相信不久专利证书就能获批。

“我们还发明了松土机、加料机、蚯蚓分装机。”陈基补充说,各项材料正在完善中,不日将申报。

侯振林和陈基扎根乡村不辞辛苦的创业精神,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关注,相关部门为两人重新规划了场地,扩大规模,鼓励他们大展身手。

·杜刚 陶子欣 本报记者 华新红·

新闻推荐

庐江今年将建三大城市阅读空间

本报讯记者昨日获悉,庐江县今年将新建三个城市阅读空间,为群众提供精品阅读书籍与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据介绍,在这三个城市...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