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载扶贫路 通向小康梦

江淮晨报 2018-07-06 01:50 大字

[摘要]记庐江县金牛镇山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董瑞宜

董瑞宜(左一)走访困难群众。

晨报讯 2018年是42岁的董瑞宜驻村的第7个年头。从2012年开始,董瑞宜连续三批被选派到难点村、贫困村任职,现任庐江县金牛镇山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在他的带领下,山南村在2016年底贫困村顺利出列。至2017年底,山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4户、469人均已脱贫。

调结构、壮经济让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活起来

位于庐江县金牛镇以南的山南村,共有27个自然村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缓慢。2014年10月,帮助村民找到发家致富的出路,成了初至山南村的董瑞宜需要直面的第一道题。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找准发展路子,董瑞宜带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赴产业调整先发地区考察,确定了“支部+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只有照顾好村民的利益,才能打通产业发展和村民思想问题的最后一公里。为了深入了解村民的后顾之忧,董瑞宜和村干部同他们算经济账、发展账,最大可能地照顾他们的切身利益。“今年25户通过土地入股、32户通过小额信贷、56户通过入园劳务,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董瑞宜对记者说,今年周边村民又主动流转600亩土地,建设中草药种植扶贫示范基地,到2018年5月底,共向务工农户发放工资90多万元。

“整合实施山南村荒山整治和苗木花卉种植项目以来,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董瑞宜介绍,目前建设了6座光伏发电站,其中有两座电站每年定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近1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5万多元,彻底除去了群众后顾之忧。“贫困户腰包鼓起来了,村干部的腰杆也挺起来了,干群关系更和谐了。”董瑞宜不禁感慨。调整发展结构,壮大经济实力,大大提升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富造血能力。

凝聚干群力量加强村“两委”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到村以后,董瑞宜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基本摸清了山南村的“家底”。“任职的第一天,就有群众向我反映村内抗旱沟已有近十年没有通过水了,村里却一直没有解决。久而久之‘无水旱沟\’成了干群之间的‘鸿沟\’。”董瑞宜说。经过深入了解,他发现贫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上。于是,董瑞宜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淘汰了2名不被群众认可的干部,择优选拔2名后备干部进班子。

新班子上任后立刻发挥了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我和村‘两委\’发动20多名党员,连续奋战20多天终于将沟渠疏通了。沟渠通了,老百姓的心通了,村班子威信也树起来了。”董瑞宜欣慰地说。

选派期间,董瑞宜坚持不懈地狠抓“三会一课”基本制度落实,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他还大力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建设,做到有储备、能接续,让后备干部在村出列和户脱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山南村党总支部获“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逐渐显现。

心系乡里让难点村、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很深的感情。当得知还有这么多人处在贫困线以下,感觉自己有义务贡献一份力量。”董瑞宜说。

冯庄村民组冯先祥家生活十分困难,他本人有残疾,家属也患有精神疾病,一家人挤在破旧危房里。董瑞宜了解情况后,将冯先祥列为重点慰问户。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为这个家庭申请了低保和计生特扶金。三年前,董瑞宜为冯先祥家申请了危房改造2万元补助资金,新建了两间平房,解决了冯先祥一家的住房问题。

为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董瑞宜经常向单位汇报贫困群众的情况。“市地税局领导十分重视,在村召开扶贫专题党组会,将山南村作为结对慰问、党员活动基地。”董瑞宜介绍,三年来,市地税局累计直接帮扶资金120万元,发放慰问物资30多万元。同时,他积极争取“村企”对接项目,每年投入30万元用于村内困难群众的大病救助、房屋维修改造、教育资助等,解决了很多“边缘户”的暂时困难,维护了和谐稳定。

一心为扶贫事业奋斗着的董瑞宜,不仅落下了颈椎病,而且吃住在村,忙起来的时候常常连家都回不去。提到女儿,他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心情许久不能平复。“平时忙于工作,对家人亏欠许多。不过女儿特别懂事,小小年纪就能够理解我在做的事情。”董瑞宜表示,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引下,他初心不改、牢记使命,用坚守付出兑现脱贫承诺,让难点村、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晨报记者 刘畅 文/摄

新闻推荐

百亩花海美丽绽放

7月3日,游人在花海中赏花、休闲。时值夏季,庐江县台湾农民创业园里,百亩花海盛装绽放,时尚风车、绿色孔雀、稻草人、艺术农耕...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