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联盟”为数千万亩水稻增产

新安晚报 2018-06-20 10:03 大字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农业生产领域出现很多新课题。为此,安徽农业打破学科界限,围绕区域农业产业中的关键问题,组建跨学科联盟团队,汇聚了300多名中青年专家,形成一个个乡村振兴“智囊团”,优质水稻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武立权教授团队就是其中一个。

合肥市庐江县王玉坤经营的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展水稻小麦标准化种植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前,王玉坤需要解决哪个环节的技术问题,就去联系对口专家。现在,包括小麦、水稻、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生产等不同产业体系的联盟专家,都成为了他们公司的顾问和智囊。

据了解,去年,在武立权教授团队帮助下,王玉坤引进机械化插秧技术,使得插秧效率大大提高。以前一个人每天只能插秧0.6亩左右,现在机械插秧一天可以作业40亩至60亩,效率提高了几十倍。测土配方施肥团队则帮他开发了智能配肥系统,根据不同地块土壤情况进行精准施肥,解决了包装污染问题,也减少了化肥用量,仅此一项成果就使每亩地用肥成本节约60元至80元。

庐江县王士照的家庭农场种植水稻小麦一千多亩,以前缺少农业科技帮扶,按照传统的种植模式盲目种植,产量不高。在武立权团队的指导下,通过使用“水稻钵苗机械摆栽技术”,育的秧不仅可以少施化肥、少用除草剂,亩产还可以大幅提高,平均每亩增产400多斤,增收200多元。

据介绍,安徽省水稻产业存在主导品种不明确、主推技术不确定、机械化程度低、农机农艺脱节等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武立权团队开启了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对品种进行筛选,升级、改良水稻机插秧的农机装备,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机插水稻“阶段栽培法”栽培管理模式。几年来,武立权和他的团队“边研究、边应用、边示范、边推广”,先后建立试验基地12个、示范点19个,形成一套节本增效关键技术体系,2014、2015两年累计应用推广面积达到两千多万亩。

“一个人单打独斗,解决不了三农工作中的所有问题。”武立权说,安徽农业大学发挥专家团队的团队作战优势,正点中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命脉”,变“散兵游勇”为“正规军”,把“单一服务”拓展到“全产业链”。

曹雷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王吉祥

新闻推荐

在全国税制改革的历程中,安徽承担了多项试点任务——税改了,赋轻了,劲足了

本报记者夏海军减税降负为实体经济添后劲不管是安徽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还是...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