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制造”写春秋

江淮时报 2018-06-01 11:34 大字

□周潭清

从豆腐到墨子号从宣纸到魂芯二号A……2018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安徽制造的古今盘点与展览,成为热议的话题,激发人们的自豪感、紧迫感。而再进一步深度盘点,合肥制造的历史还更久远。

长丰县造甲乡相传是三国时曹操在此屯兵制造盔甲而得名。古时造甲人造盔甲和冷兵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的造甲作坊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从1926年以后,造甲人开始了自己的火器时代。造甲乡双河村有一座双河集农民暴动纪念馆,当地烈士崔筱斋建立的秘密造枪所生产的兵器还陈列在纪念馆里。秘密造枪所在1932年崔筱斋牺牲后就倒闭了,而居住于此的造甲人在解放后造镰刀等农用具上仍得心应手。

长丰岗集是著名淮军将领聂士成的故乡。这里至今还有“聂祠堂”的地名。而岗集周边许多人家今天还保存和使用着镌有深深“聂”字戳的镰刀等农具。老聂家打造的镰刀等铁器,近乎是岗集周边的 “张小泉剪刀”。

合肥制造由来有自,追溯历史,其实还远不止于此。

登合肥庐江县冶父山,半山腰伏虎寺东北石阶路侧地势平坦,传说中的冶父铸剑池便在这里。欧冶子(约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被称为我国古代铸剑鼻祖。 “冶炼”一词或许便是从欧冶子而来。

少年时代,欧冶子从母舅那里学会了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肯动脑筋,刻苦耐劳,很快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欧冶子铸造的一系列名剑,冠绝华夏,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夺战争中,显示了无穷威力与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冶父山一带属于大别山余脉,亦正处于横跨欧亚大陆的“郯庐断裂带”上,地质结构复杂,矿藏丰富,自古便有铜矿、铁矿的开采历史。古人缺乏现代开采技术,对于铁矿的利用,只能冶炼那些出露于地表,可以方便获得的铁砂。于是,庐江一带,就成为获得铁砂的绝佳地方。

古时候,人们靠 “百炼成钢”,即使这样,炼出的钢,含碳量仍然很低。用低碳钢制成的剑,剑刃不锋利。如何才能提高剑面的含碳量? “淬火”就是一种最佳的办法。从现代冶金学观点看,古代铸剑的淬火技术与现代热处理过程有相似之处。古人“淬火”要寻找所谓“仙水”,实际上这是指含有特殊微量元素,有利于化学反应的泉水。

冶父山的这池“仙水”正适合寒泉的特质。于是欧冶子便在冶父山铸剑,在女婿干将和女儿莫邪的帮助下,最终铸成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宝剑,献给了楚王。

楚王得到这三把宝剑,晋国和郑国听说后,也想要,楚王不给。于是晋国和郑国发兵围攻楚城,围了三年。城内兵尽粮绝,楚王无奈,便带着太阿剑登城,“指郑则三军白首,麾晋则千里流血”。仅凭一把太阿剑,反败为胜,使晋、郑雄师一败涂地。自此“太阿”成了生杀予夺的象征,权柄旁落,便称之为“太阿倒持”。

浙江湖州德清县莫干山因春秋末年吴王派莫邪、干将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而得名。现在,人们多熟知莫干山,而鲜知安徽合肥庐江冶父山。而若从欧冶子冶父山铸剑考据,则冶父山其实是莫干山的“老泰山”了。

不忘从哪里来,才知向哪里去。合肥制造的前世不失辉煌,合肥制造的今生让人自豪,合肥制造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新闻推荐

进城务工人员歌唱比赛展歌喉

本报讯5月30日,合肥市第十一届进城务工人员歌唱比赛决赛唱响。经过层层选拔,共有18位选手跻身决赛。选手们各显身手,用声情...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