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大手笔书写工业强县大文章

新安晚报 2018-05-25 10:29 大字

近年来,庐江县迈着稳健的步伐,坚持实施“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推进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方向,先后开展了“工业立县推进年”、“工业立县攻坚年”、“工业立县创新突破年”等活动,深耕细作,在工业经济上,取得了飞跃发展,走出了自己的独特路径。

【聚焦一】工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创新明显增强

这几年,庐江县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几组数据,便可见一斑: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6.4亿元,七年增长200.1%,工业增加值50.7亿元,七年增长13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原口径159户跃至222户。全部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17年已提升至37.6%。毫无疑问,工业已成为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动力。

“十二五”期间,庐江县工业投资累计完成515.4亿元,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其中投资超10亿元工业项目4个。马钢罗河铁矿、泽源钢业、国轩电池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带动了全县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

此外,庐江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比由2010年的26.6∶36.2∶37.2调整到2017年的16.8∶45.3∶37.9,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上升了9.1个百分点,逐步形成以新材料及电子、矿业及其深加工、机械制造及汽配、食品加工及制造等主导产业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的工业体系,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迅速成长。

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庐江县瞄准科技发展趋势,通过创新要动力。目前,庐江县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家、省级创新示范企业3家、市级创新示范企业4家、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6家、合肥市“专精特新”企业9家,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获得国家驰名商标3个、安徽省质量奖3家。

庐江县拥有高新区含龙桥工业园区(筹)及台创园。这几年,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工业集聚度明显提高。

【聚焦二】确定发展定位思路制定发展对策措施

不难看出,庐江县经济社会发展在过去五年取得了长足进展和不俗业绩。回首“十二五”,辉煌成就将成过往;放眼十三五,光明新篇亟待开启。

围绕合肥市“1331”空间战略布局和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区域性特大城市和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目标,庐江以“一个副中心、两个基地”为定位,围绕现代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县高新区、庐南循环经济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庐江县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南部副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工业立县”为主战略,以跨越赶超为目标,以“做大总量、优化结构、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品牌引领、绿色发展”为主线,坚持走“矿业+先进制造业+大城市转移(配套)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发展之路,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大量涌现,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确定好发展定位与思路,庐江县也想好了对策与措施。首先提出,强化“转型升级”,实施绿色制造。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突破口,聚焦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其次,强化“两化融合”,实施信息化带动。第三,强化“品牌引领”,实施自主品牌示范。最后是强化“企业振兴”,培育高成长性工业企业。加快推进高成长性工业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行业巨头。

【聚焦三】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产业集群集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座城市的产业要想发展腾飞,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支撑。庐江县也为县内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愿景作出了规划,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创新平台汇集创新要素。

庐江,是矿产资源大县,矿业也是支柱产业。庐江县正在加快龙桥铁矿二期、泥河铁矿等项目建设,实现重点矿山企业全面建成投产,进一步发挥龙桥矿业、马钢罗河等重点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重点企业由一般采选向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转型,提高安全绿色技术和产品附加值,减轻环境压力,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双赢。

在庐江,机械制造及汽配也是重点产业。庐江以江淮车身、华启汽配等重点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机械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鼓励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实现机械制造产品的整机化、信息化和机电一体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庐江县还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积极推进双福粮油和中储粮的深度合作,鼓励优质企业靠大联强,实施“一拖二”“一拖三”招商战略。

庐江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推动全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在合肥前列。其中,以“高科技、专业化、集约化”为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国轩高科、国能动力”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各类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积极引进锂电池正极材料和磁性材料上下游配套企业,延伸新材料产品产业链,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和磁性材料产业园。

落实“节能优先、低碳绿色、创新驱动”三大战略,加快推进“凯迪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技改升级,扩大秸秆发电产能。围绕“互联网+”,发展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核心零部件配套,促进“豪威光电、吉新照光电、联众电子”等企业完善产业链,提升创新链,打造高端价值链。

“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庐江县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夯实新旧动能转换基础,通过技术改造、创意研发、品牌提升,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优化传统产业产品结构,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聚焦四】科技创新增动力改革激发新活力

长期以来,庐江县“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扩大创新供给,为新常态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截至目前,庐江县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其中制造业企业27家,产业涉及新材料、机械加工、汽车配件、智能制造等。

庐江县强化政策引领作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自2015年出台自主创新政策以来,县本级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5000多万元。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11家发展到32家,其中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27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近30个;科技金融贷款9000万元;落实县(企)校科技合作项目20个,项目投资3000万元。

其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庐江县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先后与中科大先研院、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25个高校院所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院)企合作平台20个,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多个研发中心。

最后,庐江县还重点发挥项目支撑作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认真实施规划和方案,谋划科技发展亮点。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聚焦五】引人才队伍作后盾为自主创新添活水

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早在2015年,庐江县就制定出台办法,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引进100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或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凡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的,可一次性给予1万~50万元不等的安家补贴;在5年合同期内每月可享受1000元~8000元不等的政府津贴。

此外,庐江县为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和造就一支支撑力较强的人才队伍,还推出了优秀人才表彰奖励暂行办法,并开展了多批次庐江县拔尖人才选拔工作。一批批优秀人才涌入庐江县创新创业,为庐江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另外,“十三五”期间庐江县还着力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组织实施“庐江英才培养计划”“双创”人才培养工程,建设“246”创新创业团队,深化县校(院)产学研合作;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类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服务环境,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强化人才宣传等具体详实的措施。周跃东新安晚报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金学永朱庆玲摄影报道策划:中共庐江县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岗湾老街: 文化为根 繁花似锦

2月17日,满街的红灯笼、中国结将岗湾老街装扮得红红火火。(资料图片)左学长摄在历史悠久的庐江县,有一条岗湾老街。清朝...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