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稻田养虾”三十余年
[摘要]他创建了合肥首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示范区
编者按
奋斗者是最美的“敬业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亿万劳动群众是主要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生活靠奋斗创造。
筑梦逐梦,合肥正处于由大到强战略转变期。走在前列,需要干在实处;由大到强,需要苦干。从今天起,本报开设“我奋斗,我幸福”专栏,紧扣“奋斗”、“新时代”等关键词,讲好我们身边的奋斗故事,也欢迎读者通过拨打96511新闻热线或者通过合肥晚报官方微信后台留言,提供新闻线索。
提起“稻虾连作”,很多人都知道。在庐江,提起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推广第一人,无人不知。他,就是县水产技术推广试验站工程师、副站长夏俊华。 1987年,从安徽水产学校毕业的夏俊华被分配到县水产技术推广试验站工作,自此他与水产养殖“不离不弃”。
降低龙虾病害死亡率
“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脚踏实地干。”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31年来,夏俊华坚持每周末都到田间塘埂上走一走,及时掌握水草、水质以及鱼虾蟹等的最新情况。结合庐江水产资源实际,夏俊华先后在鳝鱼、河蟹及稻渔综合种养等技术上下功夫,向养殖户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
“龙虾好不好,关键看水草。”在夏俊华手机相册里记录着各种水草的生长照片。近年来,小龙虾餐饮、加工和出口市场持续火爆,稻渔综合种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5年,夏俊华开始琢磨在我县推广“稻虾连作”综合种养技术。刚开始,他在泥河天井村带着自己的10个养殖户一起建了500亩的稻虾连作实验田,“第一年产量就很好,养殖户都尝到了甜头,第二年就有很多人自发养稻虾了。”
聊及在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夏俊华也曾束手无策过。2016年,就在养殖户纷纷扩大规模生产稻虾时,全国各地的小龙虾突发病害,大量死亡,庐江也不例外。当时夏俊华求助了很多省市专家,发现是“弧菌”引起的病害,但这种菌无药可治,只能在前期预防。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病害,2017年,夏俊华从改水、种草、虾苗选择时就注重病害前期预防,当年死亡率就降低了约70%,养殖户养稻虾的信心又上来了。
创立“国字号”示范基地
“‘稻虾连作\’达到了‘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的目的,使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更兴旺。”夏俊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田一般可以产200斤小龙虾,普通个头的售价每斤25元,个头大的售价更高,一亩产值约5000元,减去成本,一亩田净赚2000元不成问题。
“这还没有算上水稻的收入,虾田米的效益很好。”夏俊华补充道,“稻虾连作”田里养殖龙虾后,土壤、水质都得到了改善,龙虾粪便也是很好的有机肥,种植水稻基本不用施肥,生产出的虾田米品质很好。“明年准备推广‘精品虾\’和‘虾田米\’,着力把品牌打出去。”
目前,全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突破3万亩,前不久,夏俊华主持创建的“庐江县放马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成功获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示范区,这也是合肥市首个稻渔综合种养“国字号”示范基地。
“我做的这些都是本职工作,不值得宣传。”群众的事都是大事,基层科技工作者不能像科学家那样引领科技潮流,但他们一直以服务基层为己任,在自身岗位上默默躬耕。31年来,夏俊华一直在“水产小世界”里一步步探索与研究。他先后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届县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主持编写了《浅水草型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和《地理标志产品——黄陂湖河蟹》两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等。
刘成璐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乐天茵子
新闻推荐
民警和消防及时扑灭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