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领养”9岁侄儿

合肥晚报 2018-02-27 01:01 大字

[摘要]一老一少相依为命成为佳话

离家多年的弟弟突然带回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媳妇,两人生下孩子后不闻不问。65岁的五保户吴礼亭做了一个让众人不能理解的决定:依靠一己之力抚养孩子长大。如今9年过去了,当年奄奄一息的孩子吴优已经是一名小学生,吴礼亭也迈入了古稀之年。与此同时,75岁的大伯与9岁侄子相依为命的故事成为十里八乡的佳话。吴礼亭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孩子送去上大学。

五保户老人“领养”亲侄子

“快起来,吃早饭了!”2月26日,早晨天刚蒙蒙亮,家住庐江县万山镇闸山村的吴礼亭煎好了两个荷包蛋。“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苦,平时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他吃。”看着侄子吴优狼吞虎咽的样子,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这一对年龄悬殊的伯伯和侄儿怎么会成了一家人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今年75岁的吴礼亭是家里的老大,早年父母去世,18岁时他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为了抚养两个幼小的弟弟一直没有成家,终于把两个小弟抚养长大。2009年,最小的弟弟流浪带回来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姑娘。随后两人结了婚,次年10月生下一个男孩。夫妻俩不知所措,放在一旁不理睬婴儿,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眼看孩子就要被冻死、饿死。得知消息后,吴礼亭放下手中的活,急忙赶到弟弟家中,将孩子抱在怀中,“没人养,我来养,我要把这个担子担下来。”

省吃俭用“供给”侄子成长

毕竟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没有抚养小孩的经验,吴礼亭想到一个办法,找到了远房亲戚,“你帮我带侄子,我给你家种田。”当时邻居和亲友们都不理解,劝老吴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娶个老伴,好好生活,“孩子已经够可怜了,我再把他送到孤儿院去,他不就又没家了嘛。”

亲戚家有10亩多水稻田,吴礼亭一人承担了除草、打药、施肥收割的任务。“虽然累点,但看着襁褓中的侄子一天天长大,也感到欣慰。”孩子总算是安顿下来了,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困难也多,要吃奶粉,钱从哪里来?自己只有省吃俭用,农闲时到工地上打点小工,挣点钱,买奶粉回家喂养。尽管只买便宜的,一个月也要2000多元。没有衣服,就到亲戚和邻居家讨旧衣服。

两年后,亲戚因故无法帮忙,吴礼亭只好自己当“妈妈”。当时,家里只有一间破房子,四面透风,老吴每晚把孩子搂在怀里悉心照顾。有次孩子发烧,老吴抱着他跑到一公里外的诊所为他治疗。路上跌倒了好多次,他都把孩子紧紧贴在胸口上。

送娃上大学成为老人唯一心愿

“小的时候是牵着手送,走累了就背一会,但是长大了,就背不动了,只好添置了一辆脚踩三轮车。”如今,75岁的吴礼亭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做好早饭,然后送他到学校,早中晚一天三次,从不间断。

虽然家境贫寒,但吴礼亭从来不提一个难字。他经常说:“咱不给村里、不给政府添麻烦,我能干,只要身体好,我能一直供到孩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 为帮助吴礼亭一家,闸山村委为他申请了补助,免费危房改造并安装了光伏电站。“现在生活基本上能保障了,只种了一亩田口粮,菜园里种点小菜,补贴一下。”

“自己越来越老了,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不知道孩子怎么办?”老吴目前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孩子也格外懂事,星期天做完作业后,也去地里帮着干活。“等我长大了,开个工厂,大伯您就给我当门卫,我买好酒给您喝。”每次孩子搂着老吴的脖子说这些,吴礼亭总会湿了眼角。

钱良好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乐天茵子/文 高勇/图

新闻推荐

合肥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明显

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