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湿为媒,共绘最好名片 青山绿水间感受合肥生态之美系列报道③

合肥日报 2022-03-24 03:01 大字

巢湖半岛湿地公园记者 何希斌 摄

芦溪湿地记者 何希斌 摄

(上接1版)惟妙惟肖的鸟类模型、3D视频投影展示及室外观候鸟区域,让游客零距离“接触”、认识野生鸟类。“后期,我们还将开展湿地自然生态研学,激发大家热爱湿地、保护自然的意识。”李明丹说。

根据规划,下一步,合肥还将加快湿地科普宣教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巢湖湖滨、肥西三河、巢湖半岛和柘皋河、槐林湿地科普宣教馆和户外宣教设施,根据十大湿地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举办有深度、有互动、有现场、有特色的形式多样的湿地科普宣教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湿地、关注湿地、保护湿地。

“湿地+”助力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巢湖十大湿地陆续建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在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域的宣教馆内,数据大屏上实时记录着湿地温度、降水量,湿地动植物一栏中鸟类数据一目了然。“鸟类监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管文华表示,为寻求科技支撑,湿地公园和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进行科研合作,对湿地公园的植被覆盖和土地覆盖类型、重要环境因素、外来物种等开展长期的监测工作。

小微湿地科普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引江济淮游览区、太平圩生态体验区……为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肥西县已启动2022年三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提升方案,拟利用生态绿道沿线不同生态环境,丰富公园生态体验感受。

将三河千年古镇文化“活水”注入湿地,是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在谋划的“大事件”。据管文华透露,在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的同时,结合三河古镇国家5A级景区旅游资源,以古镇人文风情和湿地生态风光为特色,公园有望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全民运动、文创开发、科普教育为一体,为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下,环巢湖十大湿地结合各自定位,正在积极探索一条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之路。“把湿地保护好,就一定能发挥效益。”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周立志认为,要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上下功夫,以“湿地+”方式,带动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让其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增强百姓获得感。

“合肥正加快探索研究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打通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的实现路径。”据市林园局湿地处处长罗法龙介绍,为建立湿地管养长效机制,合肥将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市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8500万元,对湿地管养进行生态补偿。“通过检测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考核,完成好的将能拿到奖补资金用于湿地发展。”

“十四五”期间,合肥将发展特色湿地产业,创新“湿地+旅游”产业模式,依托三河、半岛、湖滨等湿地,重点打造一批湿地生态旅游示范点,培育发展生态、特色、高端旅游项目,带动环巢湖周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本报记者 王蔚蔚·

新闻推荐

爱车送去维修结果“伤”得更重

2月6日,市民张先生(化姓)因驾驶车辆与他人发生追尾事故,造成车尾局部受损,便将爱车送至合肥市敏睿汽修服务店进行维修。可就在...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