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丰乐的“小石潭记”

川江都市报 2021-05-01 00:48 大字

河沟两岸岩石或凹或凸

龙孔河

河沟两岸岩石或凹或凸,溪水随着岩石的凹凸变幻着样子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站在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沙坪村龙孔河边,眼前所见,便如一千多年前柳宗元所著的《小石潭记》中所描述一般。

龙孔河,其实是一条小溪,仅有800余米,中间有三四百米的形状颇为奇特——有一个像泡菜坛一样的水潭,河里的岩石“犬牙差互”,当地人称之为“龙孔龙潭”。

◎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菁 方霞 摄影报道

A美丽传说

龙王被困石缝?

4月28日,记者跟着沙坪村村支书巫贵峰一起,沿着小溪一探究竟。

站在一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小石桥上,左望,竹林间有一道小小的瀑布,水流沿石壁而下,因地势平缓,水便带着几丝慵懒缓缓前行。这一段的水并不深,一眼便可望到底。待流过石桥,地势突变,两旁岩石或凹或凸,溪水便立即变得活泼起来,撞击到岩石上,水声也大了起来。

在丰乐镇当地人口中,这座小石桥有一个名字叫“龙桥”,之所以取名为“龙孔龙潭”,除了桥墩上雕刻着神态各异的龙头外,中间还有一段关于“龙”的传说。附近的老人们相传,这里与长江相通,龙王来到这里后,被困在石窠里游不动了,为了能游回大海,龙王便用舌头舔四周的石头,希望打通一条通向东海的路,现在看到的凹凸不平形如犬牙的石洞,就是龙王舔出来的。巫贵峰说,到了夏天,不管河水涨得再大,从来也没有漫过龙头。

在龙桥的一侧,原来还有一间打米厂,把河沟上方的水拦断,随着流水的冲击,水车转动,把谷子碾碎取出大米。巫贵峰说,小时候没有电,也没有打米机,每天都有人挑谷子来碾米,孩子们都喜欢和大人一起来这里玩。大人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小孩们就在河沟里戏水。看到山谷升起的袅袅炊烟,大人才喝斥自家的孩子回家。大人挑着新辗出来的大米快步走,孩子背着半背糠慢腾腾地跟在后面。

雨慢慢下起来,河岸的西风竹葱茏茂密,要想随溪水的跳跃再往前望,只站在桥上是不行的。溪边竹林茂密,溪沟也如《小石潭记》里所写的那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沿着溪沟前行,才能看清两旁岩石的样子,细看之下,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两侧岩石呈铁青色,在溪水的长时间冲刷下,岩石表面光滑如镜。沿溪而看,岩石时而凹陷时而凸出,溪水也随着岩石的凹凸变幻着样子。凹进去的形成旋孔,旋孔有多深,不得而知。两头小中间大,像一个坛子,这样的旋孔大小不一;凸出来的则形状各异,恰好两侧岩石都凸出来的地方,便只有一条缝隙,最窄处只有四五十公分,最宽处可以行驶一条小船。

2017年4月,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博士观看图片后说,此段岩石应为“石窠”,具体形成年代和形成过程,需要相关的专业地质学专家学者鉴定后才知道。

未解之谜

B

孔多少个?水有多深?

小溪天长地久地在这里流着,但千百年来它有两个“未解之谜”,一直找不到答案。

其一,这段两三百米的溪沟有多少旋孔没人知道,因为“水位是变化的”。巫贵峰说,眼下的水不算大,可以看到的旋孔多一些,再过些时间,待水涨起来,便看不到这么多孔了。而冬天枯水的时候,能看到的旋孔比现在多得多。

其二,水有多深,没人知道。据说,曾经有村民用竹竿试着探测深度,用三根10多米的竹子连在一起,底部绑着石头,依然探不到底。据当地老人介绍,1984年干旱,村民用10台抽水机抽水两个多周,水位也未见明显变化。

这样一段溪沟,曾经是当地村民们最爱的嬉戏之处,村民们的生活用水也来自这里。“这里原来有一棵大黄桷树,下河的路被梭得光溜溜的,小时候我们就吊着黄桷树的根须下到溪水里洗澡。”巫贵峰说,如今黄桷树没了,下到河沟的路也就断了。

据说,溪水里鱼很多,而且种类不少,鲢鱼、河鲤、黄辣丁等都有,大的有三四斤。不过,想要抓到鱼,还要有些技巧,用一个小网或箩筐,放在窄处,再到上游几米处搅动水,受惊的鱼儿会游出旋孔,慌不择路之下,便会一头撞进网里。

溪里的鱼来自哪里?据说以前曾到访此地的水文专家表示,水底可能有暗河,与10公里外的长江相通,鱼是通过暗河游来的。

如今,村里早通上了自来水,不再从溪沟里抽水,又或许出于安全考虑,极少再有村民下到溪里。与祖祖辈辈相伴的“龙孔龙潭”仍这样年复一年地流淌着,也许有一天,它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新闻推荐

一季度经济实现高位开局

今年以来,肥西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全县经济实现高位开局。扣除同期低基数影响,经济运行在合理区...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