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彭的花木事
□合肥鹿伦琼
老彭名叫彭本柱,今年八十岁,是肥西县三岗村黄泥墙组人。
以前,黄泥墙所在的松岗大队,把水稻当做主粮,一年种植两季。可是,松岗是江淮分水岭的黄泥岗地,水利条件不好,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孩子多的人家青黄不接的时候,是吃不饱的。
当时,彭本柱就掌握了嫁接果木树的技术。这一年,他在自家的自留地里,仗着麦子遮掩,嫁接几墒柿树、桃树和梨树,长势良好。有人指着他的鼻子说:“这是不务正业,我要举报你。”彭本柱说:“我没有打算卖钱,只嫁接一些在自己房前屋后栽栽,让伢子们啃吃。你觉得有错,我就铲掉,可不要举报让我挨批斗哦。”吓得赶紧把自己辛辛苦苦种植的果苗铲除了。
1980年春天,他去合肥中菜市卖菜,看到有人在卖花苗和树苗。他兴奋极了:好政策终于来到了。他在自己责任田里,种了一亩棠棣树。春天他带着怀孕的妻子,把它们嫁接成梨子树。来年这些品质优良的梨苗,一走进合肥市场,顾客就蜂涌而上,他赚了个盆满钵满。他看到市场上的果苗供不应求,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又有了新的打算。
他把自家的四亩责任田,全部种上了桃树、柿树、杏树、枣树,还有桑树。他从信用社贷了一笔款,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一笔钱投资进去。他起早贪黑,拖儿带女,在苗木地里安营扎寨了。一家人松土除草,施肥灌溉,无微不至地伺候这些娇贵的苗木。施了肥的地块,杂草猛如虎,一夜之间绿绒绒盖满苗墒,三五天不除草,就只见荒草不见苗了。那时候没有除草剂,他们一家晴天用锄头,雨天用指头。五月梅雨季节里,光着脚,穿雨衣,撑雨伞,晚上打手电筒,硬是一根一根地把苗间的杂草祛除掉,苗木才一行行,一株株,蓬蓬勃勃生长着。
这一年的冬天,果然又是一个丰收年,他家成了万元户,把茅草屋推倒了,盖起了四间砖瓦房。周边的乡亲们纷纷来他家取经、拜师。政府也带来一批又一批的人参观、采访,让他介绍致富经验。他没有保守,耐心地传授嫁接技术。三五年过去了,松岗周边的责任田里,树苗和秧苗,交映生辉;十年过去了,松岗周边稻子全部消失了,俨然成了苗木的海洋。
苗木多了,销路成了问题。他决心把家乡的苗木推销到率先富裕起来的浙江省。为了打开销路,他主动把一车的八万棵桃树小苗,赊给金华的果园主人付岳良,说:“苗活了给一半钱,挂果了再给一半钱。写不写合同都没有关系。”三年以后,付岳良发来电报说,桃园里果实累累,桃子口感特好,供不应求!从此他俩结下了管鲍之交。很快,付岳良就带来一批浙江苗木经纪人,驻扎在他家里。记得那年腊月二十八,刚刚装满了三车苗木,天下了一场雨,黄泥墙通往合安路的土马路,一片泥泞。车子陷入淖泥里,打滑无法前进,只能等天晴或上冻,才可发车。这节骨眼上还有几个屁精来敲诈勒索,他凭着一米八二的个子,榔头一样的拳头,以及派出所干警的配合,挫败了几个地痞流氓,赢得了浙江商人的信任。六个温州人那一年就在彭家,打地铺过了一个年,吃喝住都是免费的,又一次博得浙江商人的尊敬。
后来,松岗村与阮岗、孔岗合并为一个村,美名曰“五彩三岗”。肥西第五中学旁边建了一个半圆形的花木城,他就在那里买两套门面房,经营花卉苗木。第二年,他又在合铜路口买地皮,盖了六间两层的楼房。很快这个半圆形小小的花木城就被淘汰,一个大型的“皖中花木市场”矗立在黄泥墙前面,古街五十埠旁边。如今,老彭的儿子彭克兵,继承了父业,专业种植梅花,人称“梅花王子”。周边人都知道,他的一棵造型奇特的红梅就卖了五万元。
新闻推荐
4月中旬,紫云英生长进入了盛花期,正是翻压最佳时期。近日,花岗镇种粮大户正在对1000多亩紫云英进行旋耕,通过轮作,土地肥...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