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桑“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肥西报 2021-03-05 08:33 大字

“小小蚕桑浑身宝,致富发家少不了。"近年来这句话深深地印刻在肥西县铭传乡2400余户蚕农的心上。3月1日上午,记者走进铭传乡,随处可见成片的桑田,桑田不远处有鸡鸣、犬吠、袅袅炊烟和一幢幢精致的民房,宛若一幅画卷。

据当地群众介绍,种桑养蚕的传统在该乡已延续40多年,全乡1.5万亩桑园是村民发家致富的“金饽饽",也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建设,让乡村环境变得越来越美。

户户栽桑人人养蚕

铭传乡多是丘陵山地地形,地势起伏较大,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种植收益不高。1979年底,当地政府邀请省市县农业专家现场调研、指导,帮助农民发展新农业,桑树和蚕宝宝第一次走进该乡老百姓的视野。从开始的100亩,到后来的1000亩,再到现在的1.5万亩,尝到甜头的老百姓栽种桑树的劲头越来越大,养蚕户也从开始的屈指可数到现在的数千户,“蚕桑之乡"的美誉逐渐在四里八乡传开了。

“为了支持群众种桑养蚕,我们一方面加大对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另一方面鼓励有技术的蚕桑合作社、蚕茧加工企业入驻,帮助蚕农改良种养技术,拓宽他们的销售渠道。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蚕桑产业,全乡形成了户户栽桑、人人养蚕的产业发展格局。"该乡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一村一品"不搞一刀切

“蚕桑种养不能搞一刀切,发展蚕桑产业更不能马马虎虎,要干出精品,走特色路!"该乡乡村振兴工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推动蚕桑产业发展“特色化、品牌化",该乡以“村级党组织引领+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的模式,充分利用各村(社区)的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蚕桑产业发展格局。

该乡的聚星社区利用老桑树嫁接桑黄菌种,桑树林下种赤松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桑树+中药"的发展道路。截至目前,该社区的数万棵桑树均完成了桑黄菌种的活体嫁接,预计今年年产桑黄可达5吨,年预售额可达3000万元;该乡的杨店村实行规模化蚕桑种养,全村产业规模达到1555.5亩,占全村耕、园、林地总面积5153亩的30.19%,蚕桑产业产值329.9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因为蚕桑产业带动地方致富,杨店村被评为“2018年度安徽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十大示范村"。

当下,随着每年20余万游客的到来,蚕桑产品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该乡紧抓时机,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开展产品宣传、协同做好市场推广等措施,鼓励企业对蚕桑产品进行深加工,制作出桑葚干、桑葚酒、桑葚丸、蚕丝被等系列蚕桑深加工产品。通过现场展销和网上售货,铭传的蚕桑产品成了市场的“紧俏货",群众从事蚕桑种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今年,该乡预计新增桑园数千亩,进一步让桑蚕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陈家乐 陈月 本报记者 朱震宇 转自 2021年 3月3日《合肥日报》5版)

新闻推荐

合肥市总网上普惠活动获职工点赞 送出“惠学习”“惠影视”等5个文化礼包

本报讯(记者陈华)春节期间,安徽省合肥市总工会积极策划开展系列网上普惠活动,送出“惠学习”“惠影视”“惠美食”“惠健康”...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