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家电业引进 “外援”实现跨越式发展 打通家电上下游产业链 打造出具有竞 争力的产业链

合肥晚报 2020-12-22 00:37 大字

○中国声谷体验中心智能家居展区

○惠而浦(中国)合肥工业4.0智能工厂

○本报记者参观智能家居展区

○本报记者在惠而浦公司采访

合肥家电产业起步早,产业链根基牢。尤其是“工业立市”以来,合肥市家电产业依托原有冰、洗制造优势,紧抓沿海产业转移机遇,通过引进“外援”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了集家电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及相关配套企业集群的完整产业体系,形成了“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制造基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搞定最后一块拼图 打通家电上下游产业链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合肥家电产业破茧而出,至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合肥在家电产业开始萌芽露尖,依靠荣事达、美菱、天鹅等多个本土知名家电品牌,成为引领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为了搞定整机生产,合肥市政府打通了整个家电上下游产业链。

家电要钢板,就拉来马鞍山钢铁厂;格力要产空调,就拉来凌达压缩机项目,厂房就在格力旁边;洗衣机缺电机,就去日本找三洋电机;就连小小的注塑件、模具,都要从广州和南京找相应的工厂谈判招商引资。

在合肥洗衣机、空调、电冰箱产量迅速增长,地位逐渐巩固的时候,2009年合肥彩电产量只涨了9.2%。

问题就出在液晶面板上,这时期的液晶面板行业高度垄断,合肥插不上手。

合肥要打造家电制造TOP1,液晶屏幕就是最后一块拼图。

为了搞定这块拼图,时任合肥市主要领导专门带队,到位于陕西咸阳的彩虹工厂进车间一一考察了解,当时车间温度高达四十多度,衣服很快湿透。就这样拉来了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有了京东方,合肥有了“沙子-玻璃基板-显示屏-整机”的产业链。

“筑巢引凤”

合肥家电产业在腾飞

沿海地区加速“腾笼换鸟”的同时,合肥更在积极“筑巢引凤”。

惠而浦来了。从“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到世界级产业基地,合肥跨出了重要一步。

为什么是合肥?

“首先,合肥有非常明确的地理区域优势,以合肥为中心可以覆盖整个大中国区域,物流、港口和出口都可以很快响应,节省物流成本;其次,惠而浦要把合肥作为中国基地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才,合肥科教资源丰富,不缺研发人才;第三,合肥家电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各种综合成本在全球具有集中优势。”惠而浦中国总裁艾小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合肥作为中国总部、全球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是惠而浦的必然选择。

和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一起,合肥赶上了时代的风口。

数据记录了合肥市家电产业的腾飞:全国每4台洗衣机就有1台是合肥生产,每5台冰箱就有1台是合肥生产,每20台彩电就有1台是合肥生产,每16台空调就有1台是合肥生产。

与之相应的则是合肥市规模以上家电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2005年24家,2009年122家,2010年达150家。

在集聚一大批知名品牌的基础上,合肥以品牌为龙头,强化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合肥也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家电产业基地”称号。

【链上期待】

作为全国最大的“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合肥市家电产业是全市率先突破千亿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当前,受制于供应链的紧张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家电企业净利润下滑,合肥如何以创新为驱动力,以产线智能化改造、产业高端化提档为抓手,紧扣“智能”二字,重塑“家电之都”的辉煌?成为摆在企业和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

5G赋能下,千亿产业的智能制造之路

走进惠而浦(中国)合肥工业4.0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的气息扑面而来。作为惠而浦全球三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之一,智能化工厂运用了智能机器人、现实增强技术、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多项核心技术,可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智能管控及后台数据实时反馈。

在长虹美菱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完整地记录了订单、成本、预警信息等内容,通过5G网络,长虹美菱逐渐串联起整条生产线,进而完成车间乃至整个厂区智能化转型升级。

“在5G赋能下,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包含制造领域生产、供应、设备、订单和质量等九类数据,通过数据快速应用,可以实现生产效率和品质明显提升,效率相较以往提升20%以上。”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首席专家胡明勇介绍,智能让工厂实现了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一方面,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需求越来越迫切,智能家电带来了全新体验;另一方面,伴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智能家电产业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合肥敏锐地发现这点,通过政策引领,发力智能改造,领先智能认证,抢占提升家电智能水平的先机。

合肥在全国率先建立“两化”深度融合政策体系,率先实施智能制造“万千百”工程,编制发布全国首家智能制造地方标准,为企业免费提供智能化改造顶层设计和诊断服务。

位于高新区中国声谷体验中心里的智能家居展区,无论是小到门把手大到电视机等,都可以用声音呼唤启动。

中国声谷高级副总裁毛媛媛告诉记者,语音、人工智能与家电产业产需对接非常充分,现在的智能家居很多会跟百度的小度、小米的智能音箱等等很多智能设备连在一起。家电语音识别模块在TCL、长虹、海尔等品牌产品中预装,用户数超过千万。

产业链上游企业也忙碌起来了。范成杰表示,作为家电配套企业,2013年公司成立了实验室开展自主研发。“以前我们是被动配套,整机企业要求怎么做我们配套什么。现在我们是主动配套,对整机企业进行合理化建议,提高整体效率”。

“招工难”

推动家电工厂智能化改造

推动家电工厂智能化改造的另一个内驱动力是“招工难”。

“以前两三年的算老员工,现在两三个月的都算老员工了。”谈到目前企业“招工难”和留不住的情况,胡明勇坦承。

合肥锦利丰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的制冷企业。“如果说家用空调是正常运行的人体,那我们就是遍布全身的血管。”该公司副总经理范成杰这样形容企业生产的弯管在家电产业链上游中的重要作用。

就是这样一家为海尔、奥克斯、TCL等家用空调等做配套的企业,也面临员工平均年龄大,“招工难”、“留不住人”的困境。

“一个螺钉和螺帽,本来配套企业可以一起给我们,但是因为人力缺少,分开给我们,我们又得花一个人力来做这件事情,将螺钉螺帽拼到一起。”合肥格力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郑义灵最近一段时间都在解决用工的问题。“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招不够人,企业用了很多小时工,年底了因为要返乡过年,可以预见到1月份又会有一个短暂的缺工”。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在合肥家电工厂普遍存在。晶弘电器位于天都路大门口的门卫室直接建成了招聘接待室,然而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门口几无一人。

伴随着合肥市对互联网+以及智能制造的支持,合肥家电生产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都在尝试采用智能化设备进行制造。

“培养一个熟练的焊工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至少要废掉几千元的料。以前一台焊机上需要3个人,一个人负责焊,另外2个人来辅助。”范成杰指着正在运行的三工位自动焊接机告诉记者,现在只需要1个人就能操作,一个岗位就能减掉2个人,焊接时间还能节约50%,产品合格率也提升了。此外,自动上下料弯管机的引进,1个人就能同时操作8台设备。

在长虹美菱智能冰箱生产工厂,每一条生产线边都有一块小时产量看板大屏,可以实时看到每一款冰箱每个小时的生产量。“以前需要一台一台地数,现在一眼就能看到整条生产线的情况。”

在惠而浦智能工厂总装流水线上,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全自动打包最快12秒就可以下线一台滚筒洗衣机。

郑义灵表示,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减轻了企业用工压力。合肥格力2006年建厂初期有13000多工人,产值100多个亿;现在我们有6500人不到,产值也是120亿。

智能化改造效果非常明显,企业经营核心指标表现优异,平均产值提升23.3%,利润提升25.9%。以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智能工厂投产为例,实现研发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40%,企业运营成本降低20%。

“智能”渗透

打通全生命周期智能家电闭环

如何第一时间了解用户的需求,以实现对产品的改进?家电大佬们开始将“智能”渗透,建立智能家电云平台,从产品的定义到售后服务,打通一个源自消费者,最后回归到消费者的一个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家电闭环。

“所有的‘智能’核心都源自消费者的需求,我们需要收集整理消费者的需求。”艾小明解释,全生命周期中,第一个阶段是需要很好地定义产品,用哪一些智能的功能去响应消费者需求;第二个阶段体现在制造过程中,要以最高效的工艺生产流程、最可靠的原材料供应质量,确保整个生产的高效,以实现将来产品渠道、售后服务和消费市场的全流程可追踪;第三个阶段则是消费者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阶段。“我们需要用最新数字化手段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哪些渠道购买,他们会接受什么样的售后服务。”

为此,惠而浦已经搭建了报修微信端、公众号以及售后APP等,在消费者感受到更便捷的售后服务的同时,也能智能化地收集到市场反馈,反过来去影响产品的定义乃至整个生产质量全过程。

这个问题“胡明勇们”也考虑了很久。如今,一台长虹美菱冰箱从订单进入生产线,从第一道工序开始,数字系统便赋予每一个智能模块一个二维码。“一旦冰箱出现了故障,维修人员就能上门扫码,精准定位到冰箱的生产线,了解产品型号和生产环节,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用户体验。”胡明勇介绍。

从“制造”到“智造”,大力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成为合肥家电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全市品牌家电企业已经实现企业技术中心全覆盖。全市家电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家电产业研发机构数、研发投入额、研发人员数、授权专利量名列全市工业前列,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7.1%。

智能认证

合肥走在全国前列

尽管当前我国智能家电的研发和投入风生水起,但由于标准不统一、物联网技术的限制,使得智能家电的产品形态主要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加上联网模块,缺乏不同类型产品之间的联网互动功能。

数据显示,我国家庭智能家电用户激活率尚不足20%,而半年后仍会使用家电智能功能的用户不足5%。

这时候,家电智能认证和行业技术标准变得非常重要,这两样,合肥走在了全国前列。

近两年,合肥多家企业智能家电系统在国内率先通过智能家电(GB∕T 28219-2018)及智能家居(T∕CAS 290-2017)联合评价认证。

同时,合肥市制定技术标准牵动行业创新。通过加强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的深度合作,研究家电企业制定智能家电(家居)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的可行性,谋划通过制定标准牵动行业创新,并改变行业内目前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弊端。

合肥市再次瞄准家电消费结构升级机遇,向高端智能产品转变、向跨界生产和私人定制创新。目前,经开区、高新区智能白色家电,肥东经开区智能小家电及数码,肥西经开区智能家电及零部件等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范成杰企业所在的肥西县桃花镇,是合肥市老牌的家电产业基地,从2006年到现在,柏堰科技园家电生产基地板块和长安工业聚集区板块已经形成家用电器研发、生产、销售及物流配套一体的家电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将大力引进科技孵化平台,为初创型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提供发展平台。

国际竞争

打造“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慧家庭”生态

如今的合肥,建立了集家电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及相关配套企业集群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形成了“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制造基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技术上,智能家电行业一直继续朝着多种智能化、自适应进化和网络化方向演变。家用电器除了用户远程控制、能模拟人类智能活动,还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来调整工作方式,以达到节约能量和最大使用效果的目的。

市场方面,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性和个性化等需求大大提高,未来智能家电产品的研发生产方向将从单一实用主义逐渐向个性化、可定制化发展,使得其成为带有消费者个性的家居用品,而非简单的家电产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家电产品在更多地嵌入具有互联网功能的模块,实现WIFI联网控制等智能化功能的同时,实现家电的个性化,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合肥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智能家电产品结构必将发生变化,高端产品的占比将会逐步提升,品牌集中度也将得到提高,龙头企业的优势将会进一步扩大。

“作为支柱产业,家电产业对全区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60%,家电行业正向着智能化、场景化、生态化发展。”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局长张露同时也是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链链长,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开区将强化研发与销售“微笑曲线”两端链条,突出冰箱、洗衣机、空调三个重点,聚焦黑色家电、厨卫电器、生活电器、智能家居四个短板,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招强引优、提质增效。

合肥,这个传统的家电产业之都,亟须把发展家电产业放在全球经济分工合作的坐标系中去,加快打造“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慧家庭”生态,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链上故事】

带领“合肥智造”

多次拿下国际设计大奖

走进惠而浦中国总部大楼展示厅,斩获享有“工业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2019年德国iF设计大奖的惠而浦帝王系列洗衣机让人眼前一亮,这个系列的洗衣机从研发到生产全部在合肥完成,是根正苗红的“合肥智造”。

而这个系列洗衣机背后的研发团队正是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黄育楷带领的。作为产品全球技术负责人,黄育楷带领国际团队设计出Smartoven厨电、冻龄Pro冰箱等一系列惠而浦品牌明星产品,多次斩获iF、IDEA等国际设计大奖。

“合肥的智能工厂2018年5月份投入运营,主要针对滚筒洗衣机,基于这个工厂,我们成为全球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洗衣机还出口到欧美、拉美、东南亚,已经成为全球的智能工厂标杆。”黄育楷表示。

记者手记

假如我当链长

走进位于高新区习友路占地几百亩惠而浦工业园时,恍然想起5年前,也是11月份,参加惠而浦中国总部大厦和全球研发中心建设奠基仪式的场景。从一片工地到惠而浦工业4.0智能工厂、全球研发中心、中国总部“三驾马车”同时驱动,入行11年,见证了智能家电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引进大项目—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的“合肥路径”。

当前,合肥智能家电产业结构为技术、市场两头在外的“橄榄形”,高端智能家电占比普遍仍处于10%-30%之间,部分生产基地在整体规划、仓储建设、物流效率、生产工艺等方面落后于国内新建基地。

“作为全国最大的家电产业生产基地,目前合肥智能化产业链布局是最全的,但是核心配套零件中,控制板大部分都不在合肥生产,传感器也不在合肥生产。”胡明勇表示,只有将相关配套的核心要素资源聚集到合肥来,才能让合肥成为综合竞争能力强、成本优势大的家电产业集聚区。

此外,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家电企业,工厂用工缺口非常大。不光格力,惠而浦、长虹美菱乃至家电产业上游配套企业,“招工难”普遍存在。

“合肥是家电之都,到处都在缺人,呼吁合肥市用工方面政策一定要倾向企业和学校,而不是劳务公司。”郑义灵告诉记者,疫情后期,合肥企业用工配套政策略慢了其他城市一步,导致复工复产开始,企业招人难,有些措手不及。

□本版文字: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余佼佼/文高勇 褚艳林/图

新闻推荐

肥西拥抱高铁时代

12月20日,记者从肥西县获悉,肥西高铁站开通运营准备工作已就绪,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站内主要设施已基本就位,站内工作...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