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收购滞销蘑菇“中国好人”遇难题 丁伦保收购困难户种植的蘑菇加工成酱蘑菇,但销售情况不乐观若您想伸出援手,可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新安晚报 2020-12-21 10:25 大字

在肥西县花岗镇,有近300亩的蘑菇种植基地,这是丁伦保带领当地种植户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劳动成果。今年61岁的丁伦保从事蘑菇种植事业已经38年。因长期坚持帮扶残疾人、贫困户等困难群体,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蘑菇大王”。今年10月,丁伦保以“身残志坚科技致富,带动乡邻助脱贫”的事迹,被评为助人为乐“中国好人”。为解决疫情期间困难种植户的蘑菇销售难题,他自费收购大批量蘑菇,眼下却为此发愁。

学习蘑菇种植技术,开启艰难创业之路

1981年,家住肥西县丰乐镇的丁伦保偶然在报纸上看到福建省古田县的农民种植蘑菇获得高收益的新闻,于是他开始四处学习蘑菇种植技术。1982年,恰好安徽农学院(现为安徽农业大学)举办一次蘑菇栽培培训班,肥西县农业局推荐我去学习半年。”丁伦保回忆,后来他又自费去了上海农业科学院学习。

经过培训学习,丁伦保在肥西县科技局创建的蘑菇厂工作。“后来觉得这样不能发挥自身更大的能量,我就辞职在老家租了三四亩地,决定自己种植蘑菇。每天采摘蘑菇,需要挑着走20公里路到镇上农贸市场销售,但当时大家对蘑菇不是很了解,有人觉得有毒,也有人觉得贵。我只能送一部分给大家品尝,依靠口碑开拓市场。”丁伦保说。

1993年,丁伦保创办公司,主打蘑菇制品。“从蘑菇滞销到菌袋污染,从自然灾害到安全事故,接连遭遇打击,我差点坚持不下来。后来在领导和朋友关心鼓励下,我才重振信心。”创业路上的坎坷,让丁伦保明白得知难而上,“通过调整种植方式、改善蘑菇品质、完善人才管理等,公司的蘑菇制品终于顺利走入市场。”

经常接到求助电话,提供培训帮助他人

“有不少人想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我也很乐意分享,认为不仅自己要富起来,还要带动乡亲们富起来。”丁伦保说,后来企业办得红红火火,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我每天都能接到求助电话,最多的时候有七八个。既然人家求助你,肯定是遇到困难,我肯定是要去帮助人家。”丁伦保说。

2010年,丁伦保应邀到宣城为当地蘑菇种植户做培训指导,途中遭遇车祸,导致他左臂残疾。“这场车祸让我对残疾人的不易更加感同身受,所以我想通过种植蘑菇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

“蘑菇种植技术门槛低,投资可大可小,且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无污染,而且蘑菇的营养价值丰富,是绿色健康产品。”丁伦保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多年来,他已在合肥、阜阳、安庆等地为残疾人培训2856人次,先后为残疾人送菌种、菌袋总计15万元,使297户残疾贫困户创业成功。

“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为残疾人创业就业提供技能培训,并免费提供食宿、报销往返车费,我想尽力为他们减免负担。”从2017年至今,丁伦保的公司安置了20多名重度残疾人就业,“我安排他们来公司做一些轻微劳动,比如分拣和包装蘑菇。”

“2019年,省总工会提出‘跟着劳模去扶贫’倡议活动,我被安排在金寨县铁冲乡,依托食用菌栽培技术,在金寨县进行蘑菇生产,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丁伦保说,铁冲乡原本有蘑菇种植产业,但遇到了技术难题,他要帮助大家攻克技术难关。

疫情影响蘑菇销售,大量收购研发产品

疫情期间,肥西县种植户的蘑菇销售遇到困难,丁伦保主动帮助他们销售蘑菇。“我看到大家的蘑菇卖不出去,也是心急如焚,好好的蘑菇总不能烂掉吧?”于是,丁伦保从困难户手里购买5000斤蘑菇,送给合肥莲花、义仓、红旗、填海巷等8个社区的困难党员、一线工作者、老人及特殊群体。

同样的,金寨县的种植户也遇到蘑菇销售难题。“我组织专家研究如何将食用菌进行深加工,解决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并且提高附加值,增加困难户增收。”通过技术攻关,专家们对蘑菇等食用菌进行保鲜、干制、盐渍等深加工,成功研发出酱蘑菇。“我们已经收购了金寨县的12000斤香菇用作酱蘑菇原料,预计接下来还会收购6000斤左右。”

然而,由于酱蘑菇属于新产品,市场销售情况不太乐观,目前产品积压两万瓶左右。“酱蘑菇已经被列为扶贫产品,现在虽然出现积压,但我不会放弃的。为了困难户们的生计,无论如何我也要收购这一大批蘑菇,不能让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种植的蘑菇烂掉。”丁伦保说。

如果您也想帮帮这些困难户,想购买丁伦保的酱蘑菇,可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551-62396200与记者联系。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汪艳记者许佳

新闻推荐

肥西县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四十八位

12月16日,北京中郡经济发展研究所发布《第二十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并揭晓第二十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