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合肥样板” 合肥市建设省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实施方案出炉

合肥日报 2020-08-20 02:12 大字

本报讯到2025年,环巢湖地区湿地保护率达80%以上,肥西建设苗木花卉产业基地达40万亩,打造一批网红景区新地标……记者昨日从市林园局获悉,《合肥市建设省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合肥市将突出先行先试,聚焦制度创新,全力打造环巢湖地区、肥西县等省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为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提供“合肥样板”。

环湖生态屏障将更稳固

根据《实施方案》,省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地点分别位于环巢湖地区和肥西县,环巢湖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主要包括长临河镇、三河镇、严店乡、白山镇、同大镇、盛桥镇、中庙街道、黄麓镇、烔炀镇、中垾镇、天河街道、散兵镇、槐林镇、义城街道、万年埠街道、烟墩街道等16个环巢湖乡镇;肥西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覆盖肥西县全域。

按计划,到2025年,湿地保护修复机制、森林资源管护利用机制、城乡绿化融合发展机制等更加健全,环巢湖生态屏障更加稳固,绿色富农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林长制改革动能充分释放,环巢湖地区湿地保护率达到80%以上。肥西建设苗木花卉产业基地达40万亩,年均苗木花卉交易额达220亿元,森林覆盖率达30%,先行区林业园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现。

保护修复环湖十大湿地

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方面,合肥市将在2021年全面完成环湖十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今年完成三河、玉带河、柘皋河、槐林、马尾河、栖凤洲等6处湿地修复任务。为提升湿地利用水平,合肥市将探索湿地+产业,总结推广稻鱼、稻虾、稻蟹等生态种养模式;探索湿地+旅游,依托三河、半岛、湖滨等湿地,培育发展生态、特色、高端旅游项目,带动周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打造网红景区新地标

在完善城市森林公园功能方面,合肥市将成立群众性护林组织,加快推进重要节点景点项目规划建设,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打造网红景区新地标。发展特色森林经济,打造森林生态旅游节、林海毅行、采摘节等旅游品牌活动,将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官亭国家生态公园建设成为具有典型示范带动的森林旅游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森林人家为主的林下经济模式,建立林下经济示范点。

(卢梦云 记者 王蔚蔚)

新闻推荐

桑林套种开辟产业发展新路径

铭传乡聚星社区立足特色蚕桑产业,着力做深做强,通过桑林下套种药材的方式提高蚕桑的经济附加值,提高土地利用率,开辟特色...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