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头”换“面”,路宽花红水塘净 肥西县李嘴村村环境整治显成效
水泥路两边,拓宽的绿化带上,种植着红枫、月季、月见草等各样花草;主干道两边的墙壁上,描绘着各种主题的墙画。白色的栅栏围着菜园,垃圾桶立在道路两旁,路灯远远近近地在村道上绵延。
这些是发生在肥西县柿树岗乡李嘴村的场景,与舒城接壤的李嘴村,自2018年申报市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后,就开启了一条“改头换面”的乡村变美之路。
全村整治,旧貌换新颜
“以前这一片很乱的。”李嘴村村支书金宗年指着面前的一块地说道。曾经又脏又乱的地,现在全部硬底化,地上还辟出了花坛,有花有草,地面整洁干净。
自2019年3月,李嘴村正式开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新建公共厕所,进行户厕改造,铺设雨水管网和自来水管网,安装道路路灯,提升绿化水平,进行立面改造……据金宗年介绍,在“三清三拆”上,目前李嘴村共拆除危旧房屋、残垣断壁近4700平方米,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200多处,清理沟、塘300多平方米,清理垃圾约3吨;在自来水供应上,李嘴村共铺设自来水管网500多米;在农村户厕改造上,中心村卫生改厕164座,中心村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在村庄绿化上,中心村主干道绿化1.5公里,房前屋后绿化达2000平方米;此外,李嘴村还修建入户道路1700多平方米,整治立面15000多平方米,安装60盏路灯,硬化沟渠近2000米。
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让李嘴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半岗依半圩,两水玮李嘴,流连复久居,难忘绿山水”,朝着这一目标,李嘴村正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多种形式,摸索“变美”路径
李嘴村核心区附近有一个水塘,整治水塘的事一直压在金宗年心头。“整治水塘,一方面利于灌溉、方便生产,另一方面有益于环境提升。”金宗年告诉记者。
去年,李嘴村开始进行全域人居环境整治,水塘的整治自然在规划之列。但是,该水塘涉及两个自然村,村民对于水塘是否整治意见不同。为了达成统一意见,说服村民们同意整治水塘,李嘴村召集相关村民开会——金宗年和两个自然村村民组长在会上分别向村民介绍了重修水塘的好处。
通过前期的思想工作和户代表大会上的动员,最终重修水塘一事得以落实。清理垃圾和杂草淤泥、加深水塘、加固塘埂……水塘重修后,附近农田的灌溉条件大为提升。李嘴村适时引入一家苗木生产种植企业,流转了20亩土地,并参与入股经营分红。“种植苗木也能提升绿化。”金宗年认为。
李嘴村的乡村变美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乡村不仅变美了,也变富了。
为了在全村营造建设整洁干净村的氛围,李嘴村开展了评选“最美家庭”的活动。叶友翠家正是李嘴村的“最美家庭”之一。叶友翠在村里上班,家门口的菜园规规整整,以白色的栅栏围住,水泥路面由村道一直延伸到她家门前的空地上。
“和以前比,现在村里非常干净,路也变宽了。”叶友翠对于村里的变化满意又欣喜。她在自家后院里养了一只火鸡,和老伴在家照料一切,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日子也过得和和美美。
村庄要改变以前脏、乱的形象,村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关键。
李嘴村为了改变以往村民乱丢垃圾的习惯,除了在村内人员密度较大区域设置大垃圾桶外,还为常年在村的每户家庭配置一个小垃圾桶,由保洁员上门收取垃圾,再由保洁公司统一清运处理。“村内有300多个大垃圾桶。”李嘴村村主任李华告诉记者,村内聘请了2名保洁员,主要负责村内垃圾的清扫,由柿树岗乡委托进行全乡垃圾处理服务的保洁公司统一收集处理。
通过村和乡、村和企业的联合模式,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等各环节秩序井然,村庄上的整洁干净得到了保证。
鼓励参与,调动村民力量
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中,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是重要方面。要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村民的积极参与是推动农村进步的内生力量。李嘴村在这轮村庄环境整治过程中,就充分调动了村民力量,鼓励村民自我建设。
花草遍村是整治后的李嘴村最显著的特征——无论是主干道、村内小道还是村民家门口,各种花花草草呈条带状分布着。
“这些都是村民自己栽种的。”李华告诉记者,村民家门口的红花绿草,有些由村民种植,叶友翠家门前的花草就是她亲手种上的。对于叶友翠来说,门前种些花花草草“很漂亮”,所以村里发了种子后,她就在自家门前种上了。
红花绿草有了,村庄越来越漂亮,村民也越来越注意房前屋后的卫生。李华告诉记者,村民们会主动清扫自家房前屋后的垃圾,甚至还管上了自家门前的道路卫生。
在农村户厕改造上,李嘴村同样注意发挥村民的主动性。“我们鼓励村民自己改厕,如果改厕达标,每户补助2000元。”李华说。目前,李嘴村有20户左右的家庭通过自己改厕拿到了这笔补贴。
记者手记
美丽乡村需解题“驻颜”之道
通过整治,李嘴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美丽需要维护,好环境同样需要维护。花费几百万元打造的美丽乡村,后续的维护资金从何而来?
柿树岗乡美丽办主任董先军告诉我,目前,柿树岗乡主要通过鼓励各村发展不同产业来壮大村集体经济,以村集体经济补充管护成本。比如,该乡的某村被列为试点村,专门承接附近村庄的公益事业——路灯管护、道路维护等,由乡政府统筹资金,拨付给试点村。
但是,这种管护模式依然由政府主导,缺少村庄的内生力量推动。
如果依靠村民自发管护或者推动私人承接管护呢?这两种管护模式是否可行?董先军告诉我,现阶段这两种管护模式都不是长久之道,问题在于管护的不稳定性。
即便政府主导的管护模式有些缺陷,但目前而言,能够有序、常态地做好村庄基础设施管护,政府统筹调配或许是最佳选择。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赵佩娟 高博
新闻推荐
本报讯人居环境治理、共享单车整治、校园安全检查……近日,合肥各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竭力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