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林长制,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合肥聚焦“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大文章,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有力推动了林业增绿增效增彩,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数据为证——截至2018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8%,建成区绿地率达40.3%、绿化覆盖率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如今,一幅绿水青山高颜值生态画卷正在庐州大地徐徐展开。
项目做抓手增绿又添景
金秋时节,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林水交错,景色宜人,游人络绎不绝。“从建立之初单一的速生杨树林,到如今近600个品种的乔灌木、花卉,多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离不开林长制的助力。”作为公园林长,合肥印象滨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彪自豪地说,自林长制实施以来,公园积极保持和修复公园原有水系形态,大力丰富植被品种,累计新增林区面积3000余亩,种植乔灌木70多万棵,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公园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300万人次。
作为合肥市实施林长制重点项目之一,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开展生态修复,打造兼具森林体验、科普教育、生态休闲等综合功能的森林旅游品牌,实现了四季有景色,季季景不同。“现在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向四级林长反映,解决效率更高了,我们干劲也更足了。”方彪说。
改变的不只是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两年多来,合肥市将林长制改革作为建设绿色之都、生态之城的主抓手,以一个个实实在在、与百姓切身相关的项目加以推进。据了解,全市共谋划确定市县两级重点项目209个,三年计划投资超过10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95亿元。2019年以来,市级总林长8次调研调度、督查督导林长制工作,17位市级林长调度重点项目达40多次,协调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题。
四级林长守护绿水青山
在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市民只需扫一扫林长公示牌上的二维码,林长姓名、联系方式及职责等相关信息便一目了然。为确保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合肥市在林长制重点区域显著位置设置公示牌968个,标明林长建设与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同时,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各级林长生态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促进问题整改。
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2017年,合肥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林长制,让各级林长当好“造林人、护林人”,守护“城市之肺”。目前,全市已全面落实各级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建设,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工作全覆盖,全市设立各级林长4584个,其中市级19个、县级212个、乡级1155个、村级3198个。
推深做实林长制,有效激发了绿色发展活力。“合肥围绕江淮分水岭区域绿化、乡村道路绿色长廊、环巢湖湿地修复保护及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等重点和难点,蹄疾步稳推进林长制改革,城乡绿化成效显著。”市林园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合肥已完成春季造林9.03万亩,完成年度绿化面积648.6万平方米。
“绿”产业让青山变“金山”
前不久,2019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落下帷幕。大会期间,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和落地,招商引资金额达241.7亿元。“国字号”苗木花卉交易品牌落地合肥,背后是近年来合肥市快速崛起的苗木花卉产业。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肥持续巩固发展苗木花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市苗木花卉种植总面积近6.67万公顷,较10年前增长了8倍,绿化苗木年销售额已突破30亿元。其中,苗交会所在地肥西县,绿化苗木种植面积达2.5万公顷,核心区三岗苗木花卉基地种植面积达1.4万公顷,成为全国三大重要苗木生产基地之一。
“绿”产业让青山变“金山”。近年来,全市经济果木林产业不断壮大,薄壳山核桃、桃、李、杏等经果林种植面积达2.92万公顷。森林旅游业方兴未艾,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苗木花卉基地等森林资源,大力开展以休闲、观光、健身、度假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2018年全市森林旅游人数达364.2万人次,收入4.3亿元。在林长制助力下,合肥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不仅实现大地增绿、经济增效,也有效带动了群众脱贫增收,一个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大美合肥正渐行渐近。
(记者王蔚蔚《合肥日报》10月27日第一版)
新闻推荐
肥西县柿树岗乡把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